【创新设计】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第14讲综合性与探究性化学实验限时练习(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①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②向SO2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BaSO3难溶于盐酸③向0.1mol·L-1FeSO4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说明Fe2+具有氧化性④向2.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mol·L-1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AgCl的Ksp比AgI的Ksp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向SO2水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因为BaSO3易溶于盐酸,②错误;FeSO4溶液遇酸性KMnO4溶液使其褪色,说明Fe2+具有还原性,③错误;①、④正确。答案B2.(·山东理综,14)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B.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C.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D.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O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解析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注入蒸馏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A错误;B项操作将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B错误;C项,锥形瓶中的待测液增多,消耗标准液增多,结果偏高,C正确;D项,溶液中如果有Ag+会产生干扰,D错误。答案C3.实验室配制和保存硝酸亚铁溶液,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①把蒸馏水煮沸,以赶走水中溶解的O2;②溶解时加入少量稀硝酸;③加入少量还原铁粉,并充分振荡;④加入少量盐酸,并装入棕色试剂瓶中,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④加入稀盐酸,会引入杂质离子Cl-。答案A4.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ZnSO4溶液,将10gZnSO4·7H2O溶解在90g水中B.欲制备Fe(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C.为鉴别KCl、AlCl3和MgCl2溶液,分别向三种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D.为减小中和滴定误差,锥形瓶必须洗净并烘干后才能使用解析A项中,10gZnSO4·7H2O中ZnSO4的质量小于10g,如果溶于90gH2O中,ZnSO4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10%;B项中,若长时间煮沸,其胶体将会因为受热促进水解而聚沉;C项中,向三种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KCl溶液无现象,AlCl3溶液中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又溶解,MgCl2溶液中则有白色沉淀生成;D项中,锥形瓶不需要烘干,洗净即可。答案C5.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实验记录A无色无色无现象无色沉淀B红色无色白色沉淀白色沉淀C红色无色无色溶液白色沉淀D无色无色无色溶液无色沉淀解析二氧化硫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但是不能使其褪色;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通入到Ba(NO3)2溶液中,可以被氧化成SO,与Ba2+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通入到NaOH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先生成SO,而后生成BaSO3白色沉淀。答案B6.设计下列实验方案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粉末,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比较生成气体的快慢B.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适量的水,比较固体溶解量的多少C.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配成溶液,然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比较是否有沉淀生成D.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用如上图装置进行实验,比较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解析不论是碳酸钠溶液还是碳酸氢钠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时,都可以产生沉淀,C错。答案C7.InorganicSyntheses(《无机合成》)一书中,有一如图所示的装置,用以制备少量某种干燥纯净的气体。该装置中所装的药品正确的是()。选项A中药品B中药品气体CA浓盐酸浓硫酸HClB浓硫酸浓盐酸HClC浓NaOH溶液浓氨水NH3D浓氨水浓NaOH溶液NH3解析若将浓硫酸加入到浓盐酸中,无法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浓氨水与浓NaOH溶液混合后浓度变小不易挥发出NH3,且得不到干燥的NH3。答案A8.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