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量和动量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动量的概念,知道动量的定义,知道动量是矢量.2.理解冲量的概念,知道冲量的定义,知道冲量是矢量.3.知道动量的变化也是矢量,知道动量的运算服从矢量运算的规则.(二)能力训练点1.会计算力的冲量和物体的动量.2.会正确计算一维的动量变化.(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建立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四)美育渗透点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二、学法指导加强直观教学,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冲量和动量的概念2.难点正确计算动量的变化3.疑点动量的变化量的方向4.解决办法通过例题的计算,使学生学会计算动量的变化,理解动量的变化量也是矢量.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实验器材:小车、钩码、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细绳、小球、挡板.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展示所要讨论的问题.2.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分析寻找物体获得的速度与作用力和作用时间的关系.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略)(二)整体感知本章知识是动量和冲量的概念以及正确计算一维动量的变化.动量的计算服从矢量运算的规则,要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知道动量矢量在同一直线上时,在选定一个正方向之后,动量的运算就可以简化成代数运算.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一维动量的变化的计算.(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冲量的概念设问:对于一定质量的物体,力所产生的改变物体速度的效果,与作用力F和力的作用时间t有什么关系呢?演示实验:实验小车在不同拉力作用下获得同一速度所用的时间不同结果:力大的作用时间短,力小的作用时间长.定量讨论:质量为M的静止物体,在力作用下经时间t将获得多大的速度v?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F/M,根据运动学公式v=at,所以,v=变化公式得Ft=Mv结论:对一定质量的物体,力所产生的改变物体速度的效果,是由Ft这个物理量决定的.在物理学中,力F与力的作用时间t的积Ft叫做冲量.说明:冲量是表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经历一段时间的积累的物理量,因此,力对物体有冲量作用须具备力和该力作用下的时间两个条件.换句话说,只要有力并且作用一段时间,那么该力对物体有冲量作用.可见,冲量是过程量.(1)定义式:I=F·tt:力F的作用时间(2)冲量是矢量①大小:I=F·t,式中的F必须是恒力,因此,该公式只用于求恒力的冲量.②方向:与F的方向一致.③单位:注意:求合冲量应按矢量合成法则计算.继续讨论表达式Ft=mv得出动量的概念.2.动量的概念动量的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的质量m和速度v的乘积mv叫做动量,动量常用字母P表示,即P=mv说明:动量是描述质点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对应着某个时刻或某一位置,是一个状态量,此为动量的瞬时性.(2)动量的单位冲量单位与动量单位相同,动量单位与力的单位不同,1kg·m/s=1N·s,1kg·m/s≠1kg·m/(3)动量的相对性因为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所以物体的动量也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通常选取地球为参考系.(4)动量的矢量性动量是一个矢量,动量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对质量一定的物体,只要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有一个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的动量发生了变化.动量的合成服从矢量运算规则,要按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如果物体的运动在同一直线上,而动量矢量在同一条直线上,在选定一个正方向后,动量的运算就可以化简为代数运算.【例1】质量为60kg以1m/s速度步行的人和以800m/s速度飞行的质量为0.01kg的子弹,哪个动量大?解人=·=60×1kg·m/s=60kg·m/s子弹=·=0.01×800kg·m/s=8kg·m/s即:人的动量大.3.引入动量概念的目的上例中人与子弹的动量大小不同,那么动量的大小表达了怎样的不同的意义呢?可以考察一个力对物体作用时引起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特点,用不同的力作用于质量不同的物体上(阻力不计)经历不同的时间,得到不同的速度,各物理量列表如下M(kg)F(N)t(s)a(m·)v(m·)mv(kg·m·)36621236121231336901820.20.436从表中数据可知,只要力与作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