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什么是声音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的传播必需依靠介质,声具有能量。了解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2.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性,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3.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声的空间中,声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通过声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学习重点:声音发生的条件;声波。教学用具:音叉两个(不同频率),锣学讲过程:(约20分钟)一、声源根据P36课文思考并回答:1.什么是声源?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二、声的传播1.阅读图3-1-5和图3-1-6,结合课文了解什么是声波?2.观察图3-1-7的演示,结合课文回答:(1)声音的传播需要。实验证明:一切体体和体物质都能传播声音,不能传播声音。(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_____。(3)声音在______体和_______体中的传播的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4)石块扔到水中引起水的________而发声,这时鱼被吓跑,主要原因是_______能传声。三、人耳的听声能力阅读本段课文,知道以下内容:1.在物理学中,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其单位是______。2.人耳能听到_____________________频率范围内的声音,高于________的声称为超声,低于20赫兹的声称为_______。_____声和_____声人耳听不到。本节小结:(约3分钟)本节的知识要点是:1.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速度。2.人耳的听力练习检测:(约12分钟)(100分)(见下页)预习作业:(3分钟)请同学们课后预习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并试着回答下列问题:1.乐音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音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_______越高,音调越高。3.响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__大,响度就大;响度还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_______越远,响度也越小。练习检测:(约12分钟)(100分)一、选择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真空也能传声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l08m/s2、为探究声产生的条件,以下实验方案,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A.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C.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D.把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的声音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A.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B.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C.我们能听到海浪拍击礁石的声音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4、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制的管道,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A.传声B.传热C.响亮D.通风5、以下各组中全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A.蝙蝠是利用回声定位来确定位置和距离;用超声波清除眼镜片上的垢迹B.用声呐可以帮渔民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C.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状况;医生用超声波为病人除去体内的结石D.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B”超探病二、填空6.一个发生的物体每秒振动6次,那么,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_赫兹(Hz);发出的声音的是_________(填写“超声”或“次声”)7.蝴蝶在空中飞行,翅膀不停地振动,人为什么没有听到这个声音?下面的句子是对该问题的解释,其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①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为每秒20至20000次。②蝴蝶翅膀振动所产生的声波在人耳听觉范围以外,所以人无法听到。③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每秒3~6次。8.下列现象、事实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隔墙有耳_________________,百米跑终点计时员,是从看到发令枪的白烟开始记时,而不是从听到枪声开始记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同学在一空水管一端敲一下,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贴着水管听到两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将机械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