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探究动量变化与冲量的关系课标要求知道动量定理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动量的概念,知道动量的定义,知道动量是矢量;知道动量的变化也是矢量,会正确计算一维的动量变化2、理解冲量的概念,知道冲量的定义,知道冲量是标量。3、知道动量定理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二、能力目标1、会计算力的冲量和物体的动量。2、会计算一维情况下动量的变化。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建立正确的认识论的方法论。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动量定理是力学中的重要规律,它比牛顿运动定律具有更大的普遍性,牛顿运动定律不适用的领域,例如微观粒子方面,动量定理仍然适用。此外,在研究碰撞和反冲问题时,利用动量定理要比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方便得多,不必详细研究整个运动过程,只需要比较运动过程的初末状态即可,给解决问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学情分析本节通过对“两个概念,一个定理”的探究学习与简单运用,使学生初步掌握动量与冲量的计算及其矢量性,会进行一维动量定理运算并能解释相关的简单现象。为其更广泛的应用奠定基础,体现学以致用的特点。同时,利用演示实验、学生体验活动和多媒体教学等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体会成就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冲量和动量的概念;2、冲量和动量的正确计算。教学难点1、对冲量和动量概念的理解;2、动量变化的计算。提炼的课题动量定理的理解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资源选择视频、PPT、练习册等教学过程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教师教与学生学教师个性化修改一、导入新课前面几章我们主要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研究了物体的运动,但对于有些物体的运用直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就发生了困难。(请同学们观看录像片资料中的碰撞、爆炸、打击、反冲等问题)同学们分析一下这几类问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几类问题中物体间作用时间都很短,作用力很大,而且作用力随时间都在不断地变化,并用变化规律很难确定。因些直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就发生了困难。物理学家在研究这些问题时,引入了动量的概念研究了与动量有关的规律,确立了动量守恒定律。就用有关动量的知识,这些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冲量和动量。(出示课题)二、新课教学(一)冲量1、用多媒体出示下列问题:一个静止的质量m=2kg的物体受到F=10N的水平恒力作用,问:经过时间t=4s物体的速度v变为多大?(v=20m/s)如果要使此物体的速度从静止开始在t´=1s的时间内速度达到v,则应将作用力变为多大?(F=40N)学生给出答案后,询问解题方法。解: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得到的加速度为a=;经时间t,据v=at=t。3、拓展分析把v=t。整理可得Ft=mv,由此我们得到:对于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v0=0,m一定),要使它获得一定的速度,你可采用哪些方法?学生答:a、可以用较大的力作用较短的时间;b、可以用较小的力作用较长的时间。教师:对于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只要作用力F和作用时间t和乘积Ft相同,这个物体就获得相同的速度。也就是说:对一定质量的物体,力所产生的改变物体速度的效果,是由Ft这个物理量决定的,那么Ft这个物理量叫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呢?4、冲量(1)冲量的定义:力F和力的作用时间t的乘积Ft叫做力的冲量,通常用符号I表示冲量。(2)定义式:I=Ft(3)单位:冲量的国际单位是牛·秒(N·s)(4)冲量是矢量,它的方向是由力的方向决定的,如果力的方向在作用时间内不变,冲量的方向就跟力的方向相同。如果力的方向在不断变化,如绳子拉物体做圆周运动,则绳的拉力在时间t内的冲量,就不能说是力的方向就是冲量的方向。对于方向不断变化的力的冲量,其方向可以通过动量变化的方向间接得出。学习过动量定理后,自然也就会明白了。5、冲量的计算:冲量是表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经历一段时间的累积的物理量,因此,力对物体有冲量作用必须具备力F和该力作用下的时间t两个条件。换句话说:只要有力并有作用一段时间,那么该力对物体就有冲量作用,可见,冲量是个过程量。6、巩固训练:以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空气阻力不可忽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