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将预先准备好的景观图片资料按照先老后新的顺序发放到各个学习合作小组。PPT展示上海市的六七十年代的景观图、近年来的上海市景观图片“新上海与老上海比较,变化大吗?”按先后顺序观察上海市景观的变化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一、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表现PPT展示图2.16“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上海1911、1949、1990年城市用地图,提出问题:1.上海城市用地扩展图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反映了什么现象?2.什么是城市化?3.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4.结合城市化的概念与表现,谈谈你观察图像,互动交流,共同探究,形成结论并展示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从现象和问题入手,通过分析、比较和讨论,得出相关规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建立与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对新旧知识课题名称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基本要求:1.知道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标志。2.简述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和地区差异。3.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4.举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理解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对策。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城市化的进程对城市化与城市等级变化、区域城市等级体系建立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评价承转的辨析与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城市化的意义PPT教材32页图2.17“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图”,提出问题:1.是什么动力在推动城市化的发展?除了从人口迁移的角度来看,我们还可以从别的角度来看吗?举例说明2.我们用什么来衡量城市化的水平呢?3.据你所见所闻所感,谈谈你是如何感受城市化对社会、经济所带来的重要影响的?评价小结承转查阅资料,参考图像提示,结合自身体验,用鲜活的实例来充实、完善相关的理论,并作出表达教师通过提示,延伸可以从经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有助于打破思维的局限性,学会多角度看问题以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城市化在生活、社会、观念等方面带来的有利变化,有利于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二、世界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的时间特点:PPT展示图2.19,案例4,指导学生读图:注意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明确城市化各阶段的特点对展示做出点评承转读图2.19,案例4,明确城市化各阶段的特点,归纳概括完成34页“活动”填表,抽样展示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能力,通过案例阅读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世界城市化空间特点PPT展示图2.18、图2.19、图2.23引导学生读图:坐标类容、曲线颜色、曲线斜率和转折点的具体含义对展示做出点评小结承转通过读图,分析,分组讨论,用表格的形式将35页“活动”的相关问题展现出来,并分别予以成果展示学会用自己熟悉的案例来论证相关的规律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PPT展示图2.2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指导学生读图2.24:提示图像所提到的地理要素(比如生物、陆地水、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出城市化对自然地理要素造成的影响,自由展示自理解人地关系,学会用联系的、综合的观点分析问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土地、大气)点评承转己观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一是环境向趋利方向发展二是环境向趋害方向发展PPT展示图2.25“城市环境污染问题”38页“活动”阅读“合肥市环城公园”提出:1.举例说明合理城市化带来的影响?2.过快城市化会带来哪些问题?除了环境污染还会有哪些?3.如何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读图2.25:强调对各种污染原因的重视点评小结看图归纳;分组讨论,彼此交换信息形成个人报告,分组展示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解决问题知识总结建构画出知识结构树,引导回顾本次课所学的类容点评总结通过学习回顾,找出不同知识间的联系,补充完善结构让知识变得系统有序课堂巩固PPT展示图2.26“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提示学生参考图2.18和2.23的方法进行读图读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