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能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2.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提高解计算题的能力。【学习重点】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习难点】解题格式的规范化。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你能说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吗?能否利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来计算生成物(产品)或反应物(原料)的质量呢?例:在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中,水和氢气的质量比为36∶4;那么,36克水完全分解能生成4克氢气;18克水完全分解能生成2克氢气。2H2O=====2H2↑+O2↑36436克(?)18克(?)依据物质的质量比来计算,这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2.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研究解读,如果学生解读不准确或不到位,教师再进行补充。自学互研生成能力认真自学课本P102例1,能熟练回答以下问题。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2.解题时如何设的?还可以怎样设未知量?3.解题中比例为什么成立?依据是什么?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1)设未知量;(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求解;(5)简明地写出答案。认真自学课本P103例2,能熟练回答以下问题: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2.解题时如何设的?还可以怎样设未知量?3.解题中比例为什么成立?依据是什么?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5.例1、例2区别与联系在什么地方?例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计算生成物的质量。例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反应物的质量。请同学们将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同排)进行合作探究,共同解决。交流展示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物的质量知识模块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的质量检测反馈达成目标一、当堂检测1.简单的过量计算。加热32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当制得3.2g氧气时停止加热,剩余的固体含有什么物质?质量分别是多少?解:剩余高锰酸钾0.4g,锰酸钾19.7g,二氧化锰8.7g。(过程略)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与1g的二氧化锰混合,其总质量为6g。依次加热该混合物t1、t2、t3、t4时间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物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加热时间t1t2t3t4剩余固体的质量(g)4.244.164.084.08试计算:(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总质量为1.92g。(2)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是多少?解:2KClO3=====2KCl+3O2↑;氯酸钾的纯度是98%。(过程略)二、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2.课后反思:方法改进:存在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