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教案鲁教版必修1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第一部分水圈的组成:通过引导学生读教材图232了解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最后得出淡水资源的不足以及节约、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的结论。第二部分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运用电脑多媒体动画模拟全球水循环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水循环的概念以及按空间范围不同所划分的三种水循环类型,然后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全球水循环运动的过程和规律。第三部分洋流及其地理意义:首先简要介绍洋流的概念及分类,再以“知识窗”的形式介绍了洋流的成因。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地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引导学生结合大气运动、地转偏向力等知识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以活动题加以巩固。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1.明确水圈的概念、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2.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通过分析“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环节,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能力。5.学会运用有关图表解释、应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6.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7.形成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内容涉及到地理课程标准的两项要求: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四、教学流程导入讲授新课学案学习小结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师李白《将进酒》诗中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名句,黄河水奔流到海真的不复回吗?当然不是。今天我们来学习——水圈和水循环。板书: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一)师宇航员在太空看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因为地球表面71%被水面覆盖,是一个真正的“水的行星”。地球上有各种水体,共同组成了地球的外部圈层——水圈。生(读图、分析)板书:一、水圈的组成生1地球上的水体从空间上可分为这样几种:海洋水、大气水及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如: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地下水等。其中海洋水占到96.538%。生2地球上的各类水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还可以相互转化。生3地球上的水体中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其中淡水和人类最为密切。生4各种水体是有联系的,它们所构成的水圈应该是一个连续的圈层。师大家回答得都很好。水圈的质量虽然只占地球质量的万分之四,但是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淡水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淡水主要存在于哪里?淡水所占的比重有多少?1生淡水主要以冰川的形式存在于高纬度和高海拔的寒冷地区,占地球全部水储量的2.526%。师回答正确。虽然地球上的水总量丰富,但淡水资源却不多,目前可以直接利用的更少,只占全球淡水水量的0.3%。因此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是当务之急。师刚才我们说到地球上的各类水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古人感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我们可以告诉祖辈们“百川东到海,岂能不西归,君只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但不知,天上之水海中来”。自然界中整个水圈的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板书: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师大家看由海到陆再到海,依次经过哪些环节?生(看着动画,随着老师的指示)由海到陆再到海,依次经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几个环节。板书:1.水循环的类型及过程师这个循环发生在海洋和大陆之间,被称为海陆间循环,它是最重要的一种水循环,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板书:(1)海陆间循环师此外,在陆地和海洋也分别进行着水循环运动。其中陆地循环对水资源更新也具有一定作用。陆地水通过蒸发或植物蒸腾形成水汽,水汽凝结又形成陆地降水。这就是水的陆地循环即陆上内循环。不过,由陆地循环补给陆地上水体的水量为数很少。板书:(2)陆上内循环师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蒸发,形成水汽。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在海洋上,这种循环只发生在海上,被称为海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循环的水量最大,但与人类的关系最小。板书:(3)海上内循环师大家画一张水循环示意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