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课题一《溶液的形成》一、教学设计理念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可发挥展示事实、创设情境、提供示范、呈现过程、微观模拟、设疑思辨、形象直观等方面的作用,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的类型,设计恰当的内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就可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同时以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开放性和自主性。新课标积极关注体验学习,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本着“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理念,努力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实践。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二、教学对象分析虽然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了解除水以外的各种常见的溶剂。但溶液是经常出现在学生的身边,学生最熟悉的一种分散系。如学生们都喝过糖水打过点滴,都品尝过汗水的味道,用洗洁精等洗涤剂来清洗餐具等等。因为学生不仅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溶液,在实验中也多次用到溶液如盐酸、硫酸铜溶液等,所以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既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溶液的形成和乳化作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进一步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未知知识,并且为接下来学习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以及后面的酸碱盐知识打下基础。九年级学生逐渐开始稳重,需要通过激发好奇心来提高积极性,从而触发其求知欲。由于本章节内容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之前,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的自然科学的知识,并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实验探究的能力,运用控制变量法的能力。具备了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章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的认识,课题内容带有课题性,综合性,把溶液放在自然生活和社会背景下学习,使教材更贴近生活,综合实际。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这一课题主要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的体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从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它包容了化学学科知识、科学学科方法、科学学科能力和科学学学科意识等方面。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知道溶液的形成过程,通过活动,通过身边溶液的知识展示,达到让学生提高科学学科素质的目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加入乳化剂时,能够形成一种叫做乳浊液的混合物。在生活中时常遇到"乳化"现象,乳化并不是溶解。但因其内容很少,要求也较低,因此把它附在本课题的内容后面,给学生通过实验有初步的了解。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课本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2)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3)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4、教学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5、教学难点从微观上认识溶液。五、教学策略(一)教法1、运用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的使用,可以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的舞台,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与交流,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让学生理解溶液的形成时,运用多媒体模拟糖分子扩散到水中去的动态的过程。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其从微观的角度去理解溶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溶液里扩散。2、讲授法对于溶液的形成,本课题的第一个实验很简单,学生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因此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实验现象的微观解释和溶液溶质溶剂概念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