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一、说课标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二、说教材1、教学内容分析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中规定,《信息技术基础》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也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前提,具有普遍价值。本节选自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信息获取第三节,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所以本节内容主要通过实例向学生介绍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用于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从多个角度去判断信息的价值,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这部分内容的特点是理论性强、较为抽象,难于理解,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是本意的一个教学难点。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及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本节课以下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掌握信息的特点,使学生了解信息的价值可以从来源、适用性、时效性、情感等几个方面来判断,并能运用这些标准平有效的获取有价值的信息。(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载体,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使学生在体验、交流中得出结论,并熟练应用得出的结论来解决问题。尝试利用不同的信息价值标准来分辨信息的良莠,使学生掌握对所获得的信息,根据不同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价值判断的方法,从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利用信息价值判断标准辨别生活中常见信息真伪的能力,加强对生活的感知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价值取向,富态学生生活的阅历并能在网络中学会保护自己。4、教学重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信息鉴别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评价方案的确定。5、教学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中的难点为:信息评价方案的设计和优化。三、说学情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刚入校不久的高一年级新生,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信息技术接触较少,部分来自城区的学生虽然具有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但是对于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1没有系统的了解,所以总得来说,学习者的信息素养不高,遇到问题时缺乏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需求,更缺乏自觉的信息行为。学生已经学习了信息的概念及其牲并掌握了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能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符合要求、有人价值的信息。学生要了解熟记信息价值判断的方法是很容易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它并加以运用,因此关键在于从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事例入手,让学生认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鉴别和判断的必要性和怎样去判断信息的价值,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对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甄别信息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学生之间还是存在差距,本章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四、说教法本节课属于信息技术基础的理论内容,纯粹的理论讲解,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容易使理论与实践脱节。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新课改理念,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分析,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境问题的驱动下,自觉完成知识的建构,在建构知识的同时,也发掘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教学中,启发、诱导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五、说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新课程理念也提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六、说教学程序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