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第2课第2页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2.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1.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及其重要战役。(重点)2.认识新式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重点)3.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战争的原因。(难点)一、大战初期的状况(第一阶段:1914年)1.战线(1)欧洲战场:形成三条战线。①西线:从北海往南,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主要是英、法对德作战。②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主要是俄军对德奥军队作战。③南线:巴尔干战场,主要是奥军对塞尔维亚作战。(2)亚洲战场①南高加索:俄土军队交战。②两河流域和巴勒斯坦:主要是英土军队交战。第4页并侵入中国山东,占领青岛。②俄军攻入奥斯曼帝国,进而占领伊朗的阿塞拜疆。③英军攻占波斯湾,占领了中东的一些国家,又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取了埃及。[思维点拨]1.施里芬计划: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担任参谋总长期间(1891~1906年),由德国总参谋部制定的一套作战方案。其主要目标为应付来自德国东西两面的两个敌国——俄国与法国的夹攻,但最后因该计划大大低估了敌军实力及其动员速度而全面失败。2.永久中立国:一些国家同另一个国家特别订立条约,担保其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这个被担保的国家在其他国家间发生战争时,有永久中立的义务。这样的国家,就叫做永久中立国。二、凡尔登“绞肉机”与索姆河大战及海战与空第5页战(第二阶段:1915~1916年)(一)凡尔登“绞肉机”与索姆河大战1.1915年战况主要战场在东线,德军发动东线攻势,俄军被迫后撤,双方转入相持的阵地战。2.1916年战况主要战场在西线,主要战役为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1)凡尔登战役:德军进攻巴黎东部门户凡尔登,法军拼死抵抗,双方损失巨大,被称为“绞肉机”式的战斗。(2)索姆河战役:英法联军对德军,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德军始终未能占据上风。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二)海战与空战1.海战:日德兰海战。(1)原因:英国凭借强大海上优势,从海上封锁德国,德国企图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2)战况:双方出动252艘军舰,进行了一场海上大决战,结果是互有损失,英国海军仍然控制着制海权。(3)影响:德奥海军困守军港,海运被封锁,物资第6页匮乏,开始陷入窘境。2.空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首次被使用,它使人类又多了一种作战工具,对人类战争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思维点拨]3.阵地战冷兵器时代,军队依托阵地进行防御或对据守阵地之敌实施进攻的作战形式称为阵地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地战成为主要作战形式。[易错提醒]1.凡尔登战役不仅是战争中期阶段的决定性战役,而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自此以后,德国开始走下坡路。2.对参战国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战争,它凸显了战争对经济和后方的巨大依赖性。第7页三、美国参战(第三阶段:1917年)1.背景(1)经过战争消耗,协约国逐渐占据优势。(2)1916年12月,德国发动无限制潜艇战,给英美的海上运输造成严重威胁。2.概况:1917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参战案,正式对德宣战。3.影响:推动一大批中立国倒向协约国,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史论要旨]1.凡尔登战役与索姆河战役,是巨大的消耗战,这不利于同盟国集团。2.协约国的胜利,归根结底是由于其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占压倒性优势。主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史料一为了在新的战争中战胜法国及其盟国,德军总参谋长①施里芬在1905年就开始制订作战计划,即“施里芬计划”。计划战争初期德国第8页在西线集中主要兵力,在6周内打败法国,而以少量兵力在东部边境牵制俄国军队;在打败法国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战争爆发前,②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对此计划充满信心,他向整装待发的德国士兵说道:“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新编世界近代史》[史料解读](1)①施里芬是德意志帝国陆军元帅,资产阶级军事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经多年酝酿制订了德国东西两线作战的完整计划。②表明威廉二世未能看到“施里芬计划”的缺陷。[问题思考](1)“施里芬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有何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