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南油田机采系统节能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东营华威石油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02月目录一、方案概况1、编制依据2、编制的目的3、编制原则4、设计指标及范围5遵循的规范、标准二、区块油藏特征与开发现状三、区块油井系统配置与工况描述四、区块机采系统效率状况分析暨技改的可行性评价五、提高机采系统效率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六、提高系统效率措施及投资安排七、技术指标及经济效益预测史南油田机采系统提高系统效率技改方案一、方案概况1、方案编制依据现河采油厂史南油田2004年9月XXXXX块机采系统设备现状调查和单井机采效率测试与节点效率分析以及油井工况分析(详见附表)。2、方案编制的目的史南油田是典型的薄层低渗透油田,注采管理难度大、产能低、吨油成本高、开采效益相对较低是目前低渗透油田开采的普遍特征。提高油井系统效率、延长油井免修期,最大程度地降低单位原油生产成本是史南油田良性开发、提高效率的必由之路。结合区块开发特征及中长期开发规划,充分考虑影响机采系统效率的各个因素及节点效率,利用技术适应性强且成熟、先进、实用的节能技术和抽油设备,在满足产量要求(产量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力求大幅度地提高系统效率,降低单位能耗,达到降本增效、提高区块开发效益的目的。3、方案编制的原则3.1科学化、系统化原则方案从基础指标分析入手,影响因素分析、技术路线、技术应用、效益评价环环相扣;加之采用节点分析的方法,不同的井况采取不同的技改措施,使提高系统效率技改方案具有显著的科学性与系统性。3.2投资效益最大化原则技改方案不但注重系统效率提高、吨液节电率等经济技术指标,更追求最终投资效益。配套硬件的技术适应性与环境适应性充分依据采油工艺原理,并充分考虑采油现场环境,技术设备不但节能效果好,而且耐用性强,确保投资效益的最大化。3.3务实性原则与操作便捷性原则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或节点分析的原则,对技改对象分类管理、区别对待,依据技改对象的系统配置的合理程度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与技改措施。提高系统效率集成技术还具有操作便捷的显著特点,保证了方案的可执行性。4、设计经济技术指标及范围4.1设计经济技术指标从史南油田机采系统效率现状分析,技改前平均机采系统效率20.64%,依据油田开采特征及系统技改后的系统配置水平,预测技改后在油井产能基本不变的条件下,系统效率可达到28%以上,达到该类开采特征油田系统效率的较高水平,平均有功功率由10.23kW降到7.2kW,吨液节电率达到21.0%以上,年节约电费1280000元。此外,技改后免修期可由520天延长至635天,达到该类开采特征油田油井免修期的较高水平,杆管年报废率降低25%,每年可节约更换管杆费用350000元,节约油井维护费用250000元。同时,由于作业周期的延长,相应的降低了油藏受污染的频次,可有效的降低油层改造费用、提高采收率。上述几项属于间接效益,不列入本次技改效益预测与评价之内。4.2设计内容与范围优化设计的主要目标函数是日产液量ql、系统效率η、泵效η_pump、吨液耗电qe;设计内容主要是建立抽油单元科学合理的供排体系、电动机配置等。5、遵循的规范、标准(1)《油田机械采油系统效率测试和计算方法》SY/T5266-1997。(2)《油田企业节能检测综合评价方法》SY/T6275-1997(3)《油田企业节能产品节能效果测定》SY/T6422-1999。二、区块油藏特征与开发现状1史南油田油藏特征史南油田是典型的低渗透油田,油田主要包含史深100、史3块、史8-170块、河87块等四个区块,主要含油层系为砂三段,油层埋深2770—3260米,区块含油面积20.7km^2,地质储量1938×10^4t,标定采收率21.2%,可采储量368×10^4t。史南油田层多、层薄、渗透率低、产液指数小、单井产能低,是典型的低渗透油藏。(1)储层特征该地区储层埋藏较深(3100—3400m),储层具有微孔隙、微裂缝双重孔隙介质特征,平均孔隙度为18.5%,平均渗透率为13.3×10-3μm2,单砂体内部的物性变化受沉积微相控制,核部砂体孔渗性最好,中部次之,边部砂体较薄,孔渗性最差。(2)流体性质史深100地区沙三中油藏属于自生、自储式油藏,形成了低密度、低粘度的优质原油。地面原油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