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溶液的形成一、单选题(共6题;共12分)1.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番茄汁B.矿泉水C.牛奶D.蒸馏水2.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并有少量固体存在),在饱和溶液中悬浮着一只塑料木块,现向水中加入少量的NaOH固体,则烧杯中的木块会()A.上浮B.下降C.位置不变D.无法确定3.将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加入足量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B.植物油C.白糖D.沙土4.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是()2A.氢氧化钠B.氯化钠C.浓硫酸D.硝酸铵5.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6.(2016?常州)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B.白酒C.豆浆D.咖啡二、填空题(共3题;共9分)7.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按要求回答问题:温度/℃2030405060溶解度/gNaCl36.036.336.637.037.3KNO331.645.863.985.5110(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2)在4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gNaCl和KNO3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成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溶液,该饱和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3A.溶质的质量不变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C.溶液的质量增大D.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8.某温度下,有一种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之成为饱和溶液。9.(2分)现有30℃的不饱和KNO3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KNO3的质量;③KNO3的质量分数;④溶液的质量。用序号填空:Ⅰ.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硝酸钾至饱和,不变的量有________;Ⅱ.将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至饱和,不变的量有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3分)10.某温度下,向盛有几小粒KNO3晶体的试管中,加入10g、10%KNO3的饱和溶液甲,并固定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向烧杯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并搅拌,试管中的晶体消失了,得到KNO3的溶液乙.(1)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a、硝酸铵b、氯化钠c、生石灰d、冰(2)经测溶液乙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20%,原试管中KNO3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g,乙溶液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四、解答题(共1题;共10分)11.如图,装置的气密性良好.(1)若胶头滴管内是水,锥形瓶内是固体氢氧化钠,挤压胶头滴管后,U形管内会有什么现象?要得到同样现象,胶头滴管和锥形瓶中物质的组合还有哪些?(至少答两类组合)4(2)要明显的观察到和上述相反的现象,胶头滴管和锥形瓶中的物质应分别是哪两种物质?五、综合题(共2题;共5分)12.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吃春饼是立春时中国民间饮食风俗之一.制作春饼的主要原料有面粉、食盐、鸡蛋、水、植物油、蔬菜等.(1)上述原料加水后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2)下列量杯中,最适于量取400mL水的是________(填字母).13.根据下列实验报告回答问题:活动与探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液体温度的变化探究目的了解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学校测量液体温度变化的方法实验用品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氢氧化钠固体、水操作过程(如图所示)(1)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________;(2)图示③中错误操作改正后,上述实验________(填能、否)测得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理由是________.5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溶液的定义来判断本题: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知道溶液的特点,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区别.【解答】A、番茄汁中含有许多固体颗粒分散在水里,不稳定,会出现沉淀,属于悬浊液B、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属溶液C、牛奶是蛋白质油状液滴分散在水里,不稳定,会分层,是乳浊液.D、蒸馏水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选B【点评】解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概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