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护理综合实训》说课设计作者:陈薇嘉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03期【摘要】说课是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向同行和专家叙述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护理综合实训》是高职护理专业在跟岗实习前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基于人才培养方案,分别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课程建设与成效、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七个方面介绍高职护理专业《护理综合实训》课程说课设计。为《护理综合实训》课程建设、教学诊断和改革、护理人才培养等奠定基础。【关键词】高职护理护理综合实训说课设计【基金项目】岗前培训在大专护生临床实习前的应用研究——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教改课题(2017JGY14)。【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3-0171-03课程说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的一项内容,指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向专家、评委或同行系统概括地口头表述自己对某一门课程的理解、教学设计方案的思路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专家进行评议,共同研讨教育教学理论,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1]。在去年我院“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进行了《护理综合实训》课程说课,现介绍如下,可供高职院校同类课程教师参考。1.课程定位《护理综合实训》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是以护理工作为导向的专业技术课程。涵盖了基础护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救等专科护理领域中重要的综合操作技能。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形成及整体护理观念,为跟岗实习打下坚实基础。本课程共有54学时,3学分,在三年制大专护理的第四学期开课,授课对象为大二学生。2.教学目标2.1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职业教育目的、国家政策要求,结合市场调研,护理专业岗位分析,制定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能够为各类人群提供护理、健康教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根据护理职业综合素质指标[2]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评判思维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沟通协调合作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法律伦理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外语能力、身心素质。结合课程特点,认领对应综合素质指标,最终确定课程教学目标。2.2教学目标内容2.2.1素质目标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慎独严谨的品行。②具有正确的专业价值观。③具有较高的人文及社会科学素养,有高度的爱心、责任心与同情心,体现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④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和爱伤观念,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奉献精神。2.2.2知识目标①能够全面系统地理解常见疾病所需的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②能理解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操作原理。2.2.3能力目标①专业能力:能将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运用于整体护理中。②方法能力: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具有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③社会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能应对护理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突发和意外情况,具备现场处理及协调能力。2.3教学目标分解将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分解,逐级分解到二级教学目标,即教学模块中以及三级教学目标即各个教学单元中。层层分解最终落实到每堂课的教学目标。3.教学内容3.1内容重构以德能并重、工学交替、渐进式学习为本课程开发理念。整合重构思路如下,将临床护理工作归类为门急诊、病区、手术室、ICU、妇产科五大护理工作岗位群⑶,根据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与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整合多学科知识,创设教学任务,突出针对性、适用性,并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案例为基础,由简单到复杂,由小综合到大综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临床综合技能训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夯实强化单项技能。3.2教材的选用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鞠梅、何平主编,川渝版“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本教材具有专业指向明确情境教学、贴近临床、及时更新临床新标准、配套增值服务的特点。作为教学工具,进行如下处理,整合内容,分解为五大模块,即对应门急诊、病区、手术室、ICU、妇产科护理工作岗位群,配备相应的辅导书,如:人民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