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報告色層分析法化材二乙第四組實驗組員:49840054邱儀郡49840060林郁汶49840063李紫嫻49840065劉哲妏49840095侯哲學49840098劉勇顯49840099柯政漢49840100陳憲毅原理:色層分析分為兩種:氣相色層分析(Gaschromatography)與液相色層分析(Liquidchromatography),本實驗僅介紹薄層分析(Thinlayerchromatography)、管柱色層分析(Columnchromatography)及濾紙色層分析(Paperchromatography)三種液相色層分析。色層分析可用來作多種混合物的純化與分離工作亦可作其定性及定量上的分析,不像一般蒸餾、萃取、結晶等物理分離操作有所限制。最初色層分析只能利用物質本身的不同顏色而予以辨認分離,現在則對於無色物質亦可分離。色層分析的分離,是利用欲分離物質與具有多孔性色層分析儀器內物質的吸附性(或分配率)的差異,將混合物內物質加以分離;亦即利用試樣中各物質在靜相(Stationaryphase)及移動相(Mobilephase)間的差別移動,而將各物質分離。如果分析儀內物質是裝置於管柱內,則稱之為管柱色層分析。如將吸附性固體均勻散布在一薄層上此為薄層色層分析。此外對於少量物質的分離常用紙層色層分析。(一)薄層色層分析法(TLC):TLC是定性分析最有效的方法,只需用少量的混合液(試料)加到薄板的一端,再選用適當溶劑予以沖提(Elution)就可以將混合物分離到不同的位置,再檢驗各別位置的距離則便能確認各物質的種類了,整個TLC裝置可由圖8-1表示;所謂沖提(Elution)就是從吸附劑拉開溶質的力;亦及混合物內各溶質溶於移動相(展開溶劑)並隨之移動之力的現象。一般常用的吸附劑(Adsoptionagent)(在此色層分析內,以吸附劑薄膜為固定相)有矽膠(Silicongel)凝體G組,矽膠凝體G組加上接合劑(常用硫酸鈣CaSO4),纖維素細粉、礬土(Alumina)以及Florisil等。TLC板可用很細的毛細管沾混合液在板的一端如圖8-3所示,通常點上三點,以利觀察。使用毛細管的方法又成為滴點(Samplespotting)。將滴點後的TLC板置於如圖8-1TLC裝置,開始延展作用(即沖提作用),需注意點上混合液的一端朝下,但不能使展開溶劑之液面超出混合液的滴點(即滴點須距離展開溶劑2cm處)。尚展開溶劑到達離TLC板上層約1cm處就可取出TLC板,然後檢驗各分散點所代表的化合物種類了。展開溶劑的選擇為展開速率最大的影響因素,且展開劑須絕對精純,展開溶劑依分析的種類有所不同,一般可分成兩類:(1)金屬離子用:丙酮:正丁醇:濃鹽酸的混合液(體積比5:2:1)且須在配製後一星期內使用。(2)胺基酸根用乙酸:正丁醇:水的混合液(體積比1:4:5)且需在配製後一星期內使用展開溶劑的溶解力的適當選擇非常重要,可參考表1,表中有關常使用溶劑的極性;在作呈色檢驗前,須注意觀察展開情況良好與否,如果發現不易作檢驗的展開點,則須重新加以修正、展開。例如發現色點展開後有重疊拖尾(Tail)現象時須將薄膜刮鏟成圖8-2形狀。則展開劑經過狹窄區域後流動方向即可改變,使色點呈長帶狀而不再呈圓形。此外可藉用雙向展開來鑑定是否有分解作用(Decomposition)通常展開溶劑選用適當;可將原滴點分出一連中的小點(每一小點代表每一種化合物)如圖8-3所示。如果成份物質係無色者則使用一適當顯色劑噴灑以識別之。同常檢定色點都以各成份物質的Rf值(Rateofflow)作定性分析,已判定為何種化合物;由於彼此各成份逐漸分離而形成層帶,層帶移動距離與展開溶劑前沿移動距離的比值為移動率,以Rf表示(如圖8-3所示)。的距離原點線到展開劑前端線離原點線到斑點中心的距展開劑前沿移動的距離層帶移動距離fR一般,各成份Rf值的差在0.1以上,即可加以分離之。檢驗用的顯色劑,常用碘蒸氣來顯色,因為幾乎所有化合物吸附碘後都形成紫色或棕色的斑點,而斑點的密度並不代表各化合物的含量,因為各化合物與碘的反應程度不同。另一種方法是由U.V燈(紫外線)來照射以顯色。第三種方法是在吸附層上加上少量螢光劑以顯色,市售含胺基酸飲料(如保力達、達益寧、保力他命等)則可用2%Ninhydrin的正丁醇溶液予以顯示。(二)濾紙層析法(PC):PC與TLC分析法原理大致相同,在PC的分析中(如圖8-4所示)以濾紙及所吸附的水作為固定相;主要是因為濾紙內的纖維素對水有強的親和力,即使乾的濾紙亦含有約12%的水份,具有相當的吸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