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第45集請掀開經本,第一百零四面,從第一行看起。上面講到一真法界,講到諸法一如,這是大乘經裡面的精華,也是最要緊的教義;我們修學要想知道的就是這樁事情,所謂菩薩證果,也是證得這樁事情。因此我們在前面說完之後,後面再用比喻來說明,使我們對這個事情能夠更深入明瞭一些。在這裡面為我們說出「同體」,誰跟誰同體?一切諸法都是同體的。盡虛空遍法界,我們佛門裡面的術語常講「依正莊嚴」,依報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環境範圍就太大了,從最微細的地方來說,我們穿在貼身的汗衫,這是我們生活環境,身外之物都是生活環境,我們居住的環境,我們活動的環境。現代由於科技的發達交通便捷,我們的活動空間,已經不像從前一個小的城市地區,現在的活動空間已經遍及全世界,幾乎每位同修都到世界其他地區去渡假、觀光旅遊,所以活動的空間大了。不過現在這個大,只大到這個地球,只有少數人他們到過月球,不是多數人,少數人到過月球。還有沒有人的太空船,曾經登陸火星、水星,沒有出太陽系。在我們想像,將來科技再進步,大概在太陽系的旅行是不成問題的。可是這一個太陽系範圍非常非常的小,如果在整個無窮浩瀚的太空當中,太陽系的範圍很小。科學家告訴我們,太陽系是我們銀河系裡面的一個小星系,而銀河系的範圍就非常廣大。從銀河這一邊到那一邊的邊端,用光的速度來量的話差不多都要二十萬光年,二十萬光年,從銀河這一端到那一端,就知道銀河系的範圍多大。這個範圍在我們佛經上講,才是一尊佛的教化區,我們佛經裡面講的佛剎,一個佛剎、一佛土,一個佛的國土,實在講就是一尊佛教化活動的範圍,這是一個銀河系。這是我們過去一般人,對於經典上講的都是這樣去體會。可是我們看看近代,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註解後面,他附的有一篇文章,這一篇文章也是他從北京交給我的,我們複印在這個經的後面,這是他的看法,看法也不無道理,看法有道理的。他是一個學科學的人,他在天津大學教無線電學,他是個科技人才。據他的看法,這一個銀河系實在講就是我們佛經裡面講的一個單位世界,這個就了不起,這個範圍就太大。我們知道一個小千世界是一千個單位世界;換句話說,要一千個銀河系,才是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才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才是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是一尊佛活動的範圍,如果以這個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億個銀河系,十億個銀河系才是一佛土,一尊佛的教化區,一尊佛的活動範圍,這實在是太大太大了,我們簡直不敢想像。現代科學雖然很進步,還沒有發現十億個銀河系,還沒有看出來,你才曉得佛的佛國土是多大!一尊佛國土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個六道輪迴。諸位要曉得,單位世界的天頂是初禪,小千是二禪,中千是三禪,大千世界的天頂是四禪。所以一個大千世界只有一個四禪天,它有一千個三禪天,有十億個初禪天,這麼大的數字。黃老居士的說法,他是講銀河系的中心,就是佛經上講的須彌山。這個中心我們現在科學家叫它做黑洞,銀河系的中心,這個地方的引力非常之強,任何物質到裡面都被吸收,連光都被吸收掉,光到那個地方都被吸收掉,他覺得那個是我們佛經上講的須彌山,所以須彌山不在地球上。他說的這個也有他的道理在。像這樣的大千世界,在這個太虛空當中是無量無邊,一切諸佛如來都說不上它的數字,你說這個範圍多大!這麼大範圍裡面一切依正莊嚴,依報就是物質的環境,正報就是身體,有情眾生,都同體,我們與佛同體,我們與一切眾生同體,這是我們必須要認識的。在這個地方用一個比喻來說明,這是古德常講的,用「金」跟「器」來做比喻。拿金比作體,用器比作相,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現相就好比是器。金是「能現之體」,「唯一」,體是一個,黃金。但是它所現的相,那真是無量無邊,你喜歡要個什麼東西,就可以用黃金造一個什麼東西,造得再多,幾千種、幾萬種,體還是金,體沒有變用這個比喻比較好懂。器是「無量」。經上常說,像《華嚴經》上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為無量,無量為一,一是從體上講的,無量從相上講的。凡是講一,從體上講的;講多、講無量,都是從相上講的。體跟相是一不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