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圆明园的毁灭》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认识、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B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学会这种阅读方法。C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2、能力目标:A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运用资料B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C领悟文章表达特点。3、情感目标:了解圆明园美得心醉,毁得心碎,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4、德育目标:让学生知耻后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方法。三、教学难点通过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既是本课难点,又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突破口,采用多种策略,充分挖掘渲染语言文字感染力,拨动学生情弦。四、教学过程(一)名言揭题,激趣导入(二)检查预习,指导写字(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是怎么评价圆明园的?2.交流,朗读文中评价圆明园的句子。3.如果你是圆明园的小导游,你准备怎样介绍它。4.交流,引入对课文2-4自然段的学习。(四)朗读感受,体味辉煌1.出示圆明园布局图,理解“众星拱月”2.欣赏园内充满诗情画意的建筑,体会圆明园的建筑艺术价值。(1)自读第三自然段(2)仔细数一数,这段话写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用了多少个“有”?(7个)(3)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圆明园中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从这七处“有”你体会到了什么?(4)假如作者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你的依据在哪里?(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词语、标点……)从大家的感受中,这一段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圆明园的美景是写不尽、道不完的。学生自由再读——抽生读重点句:(5)感悟重点句:“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漫步园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6)课件演示圆明园的美景。(7)指导背诵。3.学习第四自然段22(1)自读,看看对哪句话有疑问,交流(2)课件演示圆明园中的文物。(3)小结(五).研读“毁灭”,激荡情感1、出示废墟图,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补充课题。)2、交流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抓重点字词句理解。)3、补充资料,深化理解。观看《火烧圆明园》片段,谈观后感想4、指导朗读最后一自然段。5.读第一自然段,感受这不可估量的损失(六)激情写话,激荡感情过渡: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课件呈现:英法强盗火烧圆明园,定格在熊熊大火的画面)面对这把罪恶之火,你有什么话想说?1.学生动笔写句:“这把火,烧毁了__________,......却烧不毁。”2.交流3.教师总结: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4总结升华(七)作业设计1、思考: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不按题目直接写毁灭,而要用较大篇幅写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呢?下节课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2、2003年,何鸿燊出资600万人民币,自海外购回猪首铜像,捐献给国家。今年9月,再次出资6910万港元,购回圆明园马首铜捐国家。你将怎样表达你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板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举世闻名辉煌瑰宝、精华毁灭(爱)博物馆、艺术馆(恨)勿忘国耻、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