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纱常见疵点——综合机型浆纱疵点原因分析一.上浆不匀1.浆液浓度不正确(1)调浆投料计量不准,成浆体积不符合标准。或因牵就粘度改变体积。(2)蒸汽凝积水太多,造成浆桶、浆槽煮浆浓度度变化太大。(3)输浆或转浆时与其他浆液或水混合。2.浆液粘度不正确(1)所用浆料粘度的热稳定性太差;尤其是淀粉类浆料要用新鲜未变质的。变性淀粉热稳定性要求85%以上。(2)调浆时煮浆不充分,粘度未达到稳定阶段,使用时变化大。(3)浆液酸碱度pH值不正确。(4)浆槽温度不稳定。(5)用浆时间太长。3.浆液温度不稳定(1)蒸汽压力忽高忽低.(2)煮浆蒸汽管堵塞。(3)温控作用不良。4.浆液面高低不稳定(1)输浆电磁阀有故障。(2)浆泵作用不良。(3)浮球失灵或液位检测器作用不良。(4)溢流板连接胶板破损。(5)浆液起泡沫。5.压浆力不适当(1)压浆力工艺设定不设当或任意改变压浆力。(2)压浆力随车速变化不适当或打慢车时间过长。(3)压浆辊、上浆辊便面损坏或不圆整。(4)压浆辊橡胶老化或双浆槽的压浆辊硬度不一样。(5)压浆辊两端加压不一致。二.回潮不匀(1)蒸汽压力不稳定,时高时低。(2)蒸汽凝结水过多,虹吸管损坏或者位置不当,疏水器不灵或回水管不畅,影响烘燥效能。(3)烘房排风罩风机作用不良,排湿不畅。(4)烘筒温控作用不良。(5)测湿仪作用不良。(6)压浆力不适当,压浆力两端不一致以及压浆辊`上浆辊表面损坏或不圆整。(7)浆纱车速快慢不一。三.轻浆起毛共6页第1页浆纱常见疵点——综合机型1上浆偏小(1)由于调浆浓度偏低或蒸汽冷凝水多,使浆液稀释。(2)用浆时间过长,浆料不断分解,黏度下降。(3)浆液面不稳定,主要是浮球等液位控制失灵,溢流板漏浆及浆泵作用不良。(4)浆液起泡沫。(5)压浆力过大。(6)开慢车时间过长,压浆辊调压作用不正常。2.表面上浆,浸透不足(1)浆液温度过低,浸透作用不足。(2)浸没辊太高,浸浆长度不够。(3)预压浆辊压力不够,对于一些较难吸浆的经纱品种,应加强预压作用。(4)浆液分解不够,或者浆液配方中缺乏浸透作用的助剂。(5)压浆辊使用过久,未经行修磨。3.回潮偏大,浆膜不坚韧(1)蒸汽压力忽高忽低。(2)冷凝水太多,烘筒排水不畅,烘效不足。(3)车速过高,车速未于测湿仪联合自控。(4)测湿仪有故障。(5)烘房气罩排气风机出现故障。四.张力不匀1.经轴并合张力不匀(1)经轴制动带松紧不一致。(2)制动汽缸皮碗破损、漏气。(3)压缩空气管或接头漏气。2.双浆槽纱片张力不一致(1)双浆槽纱片退绕张力不一致。(2)双浆槽纱片喂入张力不一致。(3)两组预烘烘筒温度有差异,烘燥纱线热缩性不一致。(4)两组预烘烘筒链条张力调节装置气压不一致。(5)双浆槽压浆力有差异,造成压出回潮率不一致。3.分绞张力偏小机后的张力不匀,必然影响到干分绞区开口不一致和松紧不匀。分绞张力偏小,则会增加不匀。分绞张力适当增大,可以减少这种不匀性。4.卷绕张力和压纱辊压力偏小从实际运转中可以看到,机后的张力不匀,分绞区的张力不匀,都会带给纱片卷入浆轴中,生产粗厚织物的纱片时尤其明显。通常必须增加卷绕张力和压纱辊压力,来减小相对差异。特别是借紧卷绕、重加压来提高浆轴的平整度,使织造送经时,避免浆轴不平整而造成的松经和经缩。张力和压力偏小主要因为设定值偏小。5.整幅纱片两边张力不一致从后到前纱片经过的导纱辊、张力辊等转动部件不水平、不平行、不圆整,会造成整幅纱片两边张力不一致以及跑偏。必须通过掉线检查和安装调整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共6页第2页浆纱常见疵点——综合机型五.经缩经纱比一般张力不匀有突出的原因,主要是:(1)整经轴上有松浪纱。(2)经轴架上制动力不够,突然停车时出现的松经、扭结。(3)浆纱中出现的断头、抵卡(在筘齿处抵断)造成的部分经纱松弛。(4)起了机时带头不匀,补头不齐。上轴时生头不良造成的松纱。(5)浆纱粘并、绞头和羽毛不贴服造成邻纱粘结,织造开口不清。六.浆斑1.横向条形浆斑(1)落轴操作时间过长,未开蜗牛速度,压浆辊与上浆辊挤压区残留的浆液干涸,烘干后成为浆皮,使经纱难以分开或留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