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校石雕文化介绍VIP免费

学校石雕文化介绍_第1页
1/7
学校石雕文化介绍_第2页
2/7
学校石雕文化介绍_第3页
3/7
学校石雕文化介绍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您来到昌吉市第六小学。让美丽绽放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校园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是我校“三育人”工作的一大亮点。走进六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草如茵的草地和活波可爱的动物雕塑在欢迎着孩子们的到来。以“理念、品格、志向、求知、感恩、童趣”为主题的块石雕文化,让孩子们自然的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熏陶,既生“贤”德,又滋“博”养,年轻的校园因此而显现出她的厚重典雅。现在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这些石雕的寓意。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它出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论幼学》一书中。意思是:人生百年,树立远大理想与目标主要在于小学所接受的教育。“礼、智、信、勇、和”五块石雕向孩子们诉说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同时也孩子们传递着一种理念。这块石雕表达的是和:早在《周易》中,就强调刚柔协调一致,相互配合,“推天道以明人事”。就是说,根据自然界的那种和谐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来谋求人间社会的和谐,这里体现的是我校“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办学思想,和则亲谐则美。(2)这块石雕表达的是勇《孟子·鱼我所欲也》一书中谈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意思是为了正义事业不惜牺牲生命。为坚守道义、追求正义而宁愿牺牲生命,这就是最高尚的“勇”。(3)这块石雕表达的是信出自《孟子·离娄上》。“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道与天道一致,人道本于天道。我校认为让孩子们把诚信当作做人的根本要求,树立起追求诚信的自觉行动,才能奠定诚信的坚实基础。(4)这块石雕表达的是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引导我们既要“知人”更要“自知”,这才是最高境界的“智”。(5)这块石雕表达的是礼“不学礼,无以立”出自《论语》,是说为人处事要以礼而行,不懂礼就无法立信于人、立身于世。我校六年级校本课程国学教材《论语》向孩子们传递着捆子学说的核心思想“仁”下面我为大家介绍的石雕主要表达的是一种“品格”。冰心一片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教育我们的师生做人要光明磊落、表里如一。清水芙蓉出自李白诗《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句。教育学生做人应清纯、高洁、质朴,少一些虚伪和掩饰,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坦荡。养浩然之气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句。意思是做人要襟怀坦荡,让正义根生于心灵,久而久之自然就会显得正义凛然,邪恶没有立足之地。三、下面这些石雕表达一种志向济沧海出自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是人只要有宏伟抱负,肯定有施展的时候。坚定信念,要有不屈服精神。鸿鹄志千里目“鸿鹄志”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中“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句,比喻人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千里目”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里目”,人要有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四、求知知无涯出自《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更通俗的说,要活到老,学到老。慎笃出自《礼记·中庸》。“慎笃”它包含“博学”、“笃行”“审问、慎思、明辨”等几个学习的阶段,就是说人要以“博学笃行”为做学问之道,方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五、感恩结草衔环“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人要感恩报德,至死都不忘。公元前594年的秋,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交战,晋将魏颗(huo,音同“火”)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学校石雕文化介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