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教学大纲Pediatricssyllabus(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前言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研究胎儿至青春期儿童的一门二级学科。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常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营养喂养方法、儿童保健知识、新生儿疾病、营养性疾病和各系统疾病的诊治及预防等内容。在儿科学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并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适当讲解儿科学的一些新进展,使学生对儿科学的发展近况有所了解。本课程需要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相关知识作基础;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耳鼻喉科学、眼科学、传染病学等临床专业学科相互交错联系,共同构成临床医学的大体系。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王卫平主编的第八版《儿科学》教材配套使用,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见习、自学、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划横线部分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他为一般熟悉和一般了解内容。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见习12学时。本课程为考试课,学生理论课考试采用笔试的方式,其成绩约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采用简答和病例分析等方式,约占40%。参考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第一章绪论10第二章生长发育22第三章儿童保健01第四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00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60第六章青春期健康与疾病00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93第八章遗传性疾病30第九章免疫性疾病30第十章感染性疾病30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33第十二章呼吸系统疾病33第十三章心血管系统疾病30第十四章泌尿系统疾病30第十五章造血系统疾病30第十六章神经肌肉系统疾病30第十七章内分泌疾病30第十八章儿童急救00合计604812总计60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熟悉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2、了解儿科学的特点3、了解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4、了解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教学内容1、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2、儿科学的特点3、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4、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第二章生长发育目的要求1、掌握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2、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简要规律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3、熟悉小儿神经心理发育4、熟悉小儿心理行为异常5、了解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教学内容1、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2、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坐高(顶臀长)、上臂围、皮下脂肪等,以及骨骼和牙齿的发育。简要讲解生长发育的常用评价方法(百分位数法,均值离差法)以及脂肪组织、肌肉及生殖系统的发育3、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神经系统发育、感知发育、运动发育、语言发育、心理活动发展4、心理行为异常:儿童行为问题和学习障碍第三章儿童保健原则目的要求1、熟悉各年龄期保健重点及儿童预防接种2、了解各年龄期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教学内容1、各年龄期儿童保健的重点(包括胎儿期和围生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与青春期)。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的保健重点2、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3、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及注意事项第四章儿科疾病诊治原则(自学)目的要求掌握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及液体疗法教学内容1、儿科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病历书写2、儿科药物治疗原则:按体重、体表面积、年龄计算用药量3、小儿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4、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及液体疗法:常用补液溶液种类、成分与应用。液体疗法的具体实施,特别是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母乳喂养的优点及人工喂养的方法,婴儿食物转换的种类和方法2、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3、熟悉幼儿时期各种营养物质需要4、熟悉维生素D缺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5、了解幼儿营养与膳食教学内容1、儿童营养基础:营养素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小儿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与营养关系2、婴儿喂养方法(1)母乳成分、喂养的优点、方法,如何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2)人工喂养牛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