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优化教育生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施方案咸安教育随着省级均衡发展的验收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教育教学的硬件设施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目前咸安教育面临着一个实现战略转型的关键时间点,如何确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形成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已是咸安教育当务之急。为此,我们提出了“全面优化教育生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发展策略,为了实施这一策略,特制订“全面优化教育生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主题活动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南,以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和引擎,以优化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为主轴和主线,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优化教育生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课程改革,确保教育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总体思路开展全面优化教育生态,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活动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核心”,坚持“两个提升”,提倡“三个抓好”,做到“四个有效”,严格“五项管理”,实现“六个转变”。围绕“一个核心”,就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两个提升”,就是提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质量。提倡“三个抓好”,就是提倡全体班子成员静下心来抓好管理,潜下心来抓好课改,沉下心来抓好质量。做到“四个有效”,就是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作业,有效辅导。严格“五项管理”,就是严格办学行为管理、教学常规管理、学生常规管理、教育资源管理、师生考核评估管理。学校的发展向特色化转变,就是学校管理向精细化转变,,“六个转变”实现.学生的学习行为向自主教学手段向信息化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向生本化转变,化转变,学生的发展向多元化转变。目标任务三、(一)优化德育实施途径拓宽德育途径上寻找新的切入要在创新德育工作思路、全面优化教育生态,“家校共建”作为学校组织开展德育活动的重“学科渗透”点,要把“学生社团”要平台。、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建立和完善学生社团管理机制,丰富社团活动,构1创新自我教育的德育工作平台。要不断完善社团的领导机制、建学生自主管理、活动机制、规范管理机制,引导和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2、加强学科德育渗透。切实抓好以学培德,以德促学工作。要把学科德育渗透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作为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要开展校级学科德育渗透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3、加强家校共建。要继续完善家校共育德育网络,把学校德育“小课堂”同社会德育的“大课堂”结合起来,实现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积极营造良好的以德树人的教育氛围。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搭建“家校通”网络平台,增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二)优化教育管理1、优化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切实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2、严格控制作业量,提倡布置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课外作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规范办班行为,规范学籍管理。3、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要健全管理机制,落实管理责任,优化管理措施,创新管理方法,规范管理流程。(三)优化信息化教学手段1、积极推进空间应用。建立利用学校机构空间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机制,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学校管理精细化。依托个人空间,建立“名师工作室”,实现区内教师资源共享、教研协作、互助学习等专业发展途径。2、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生成、集聚、配置和规模化应用。依托各类活动的开展,组织教师晒课,评选一批“优课”,充实地方性数字教育资源库。“专递、巩固深化“教学点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实现“同步课堂”3.课堂”“教学点资源项目应用”等多种课堂形式在初小、教学点中的常态化应用,解决其“开齐课,开好课”的问题。4、探索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各环节的策略与方法,发现一批信息化教学骨干教师和课堂典型案例,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