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一、髋关节的结构和作用1、髋关节由股骨头、髋臼和股骨颈组成,下方与股骨相连,它是人体最大的关节。股骨近端的球形部分---股骨头被包容在骨盆上的髋臼内。有一条韧带---圆韧带连接着髋臼和股骨头提供了关节的稳定。股骨头和髋臼的骨质表面均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作为"衬垫,使它们之间的运动更加灵活。关节的表面有一层薄的、光滑的滑膜组织覆盖。在正常的髋关节中滑膜组织可以分泌出少量的液体,这些液体对髋关节起到润滑作用以减少股骨头和髋臼之间的磨损。2、髋关节具有负重、将上身的重量传达给下肢的作用,并能使下肢做前伸、后屈、外展、内旋等各种运动。当人体做各种剧烈运动时,髋关节不仅具有吸收、减轻震荡的功效,而且还能够适应由骨的杠杆作用产生的巨大力量。3、髋关节正常关节活动度:屈曲0~125°;伸展0~15°;内收、外展各0~45°;内旋、外旋各0~45°。正常髋关节:是球窝关节,股骨头嵌入骨盆的关节窝内(髋臼)。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1)75岁以上股骨颈头下型骨折.(2)老年移位明显的股骨颈骨折.(3)股骨颈骨折拌有偏瘫,帕金森氏病.(4)骨头颈部位的良性肿瘤不能行刮除植骨术者。(5)严重原发或继发性骨关节炎。(6)类风湿性关节炎髋关节强直。(7)强直性脊柱炎引起髋关节强直。(8)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9)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全髋置换术、髋关节融合术失败者。2.禁忌症:(1)年老体弱,有严重心、肺疾患,不能耐受手术者。(2)严重糖尿病病人。(3)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或骨髓炎。(4)髋关节结核。(5)髋臼破坏严重或髋臼明显退变者。三、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图解人工全髋关节是由股骨假体和髋臼假体两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人工髋关节的外形全髋关节置换术就是手术置换髋关节内损害的骨质。全髋关节置换术包括三个部分:用塑料关节窝置换髋关节窝(髋臼);用金属关节头置换碎裂的股骨头;用金属杆插入股骨干来增加人工关节的稳定性。如下图所示:四、股骨颈骨折(按解剖部位分型)1、头下型骨折线完全位于股骨头下,整个股骨颈均在骨折远端,股骨头可在髋臼和关节囊内自由转动。这类骨折在老年患者中最为多见。2、头颈型即股骨颈斜行骨折。3、基底型骨折线位于股骨颈基地。五、并发症:1、脱位2、下肢深静脉血栓3、出血与血肿4、神经损伤5、感染6、其他并发症:坠积性肺炎、压疮、关节僵硬等。六、术前护理1、术前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详细解释手术的目的、效果以及手术后如何防止关节脱位及功能锻炼,使病人对疾病和治疗有初步的认识。同时要积极做好患者的家属工作,帮助患者稳定情绪,使病人对手术充满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2、术前饮食,嘱病人多食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少食脂肪食物,戒烟戒酒,以储备能量,达到耐受手术的目的。3、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训练,以适应特殊体位的需要;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抬臀及引体向上活动,预防肌肉萎缩,防止肩胛及骶尾部皮肤受压。4、避免作患侧肌肉注射,避免可能产生的感染灶,严格备皮,注意全身和局部皮肤清洁。五、术后护理1、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密切观察引流量,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性质、量,术后1-2h内应在200-400ml以内,如引流量>500ml色深红,应及时汇报医生。术后引流量<50ml/d,可于48h拔管。2、体位护理:术后取平卧位睡硬板床,患肢持续皮牵引并保持外展30o中立位,患肢抬高15-30o,在患肢体下可放置适当厚度软枕,使髋、膝关节稍屈曲。如为前侧入路,可穿丁字鞋,防外旋脱位。3、饮食护理:术后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忌食酸辣食品,戒烟酒。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达2500—3000ml。3、术后麻醉恢复后,鼓励患者进行患肢踝关节的背屈和跖曲活动,股四头肌、臀大肌、臀中肌的等长性收缩练习,保持收缩5s,休息5s,重复10次/组,2~3组/天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少深部静脉血栓发生机会并保持肌肉张力增加肌力。如下图所示:足部动作:逐步屈伸足踝部,可每5分钟或10分钟做一个疗程。股四头肌训练:让患者大腿肌肉收紧,膝部下压,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