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动能和势能说课稿动能和势能说课稿四篇篇一:动能和势能说课稿我说课的课题是《动能和势能》。一.说教材我先对教材进行一下分析:《动能和势能》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3节的教学内容。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内容为“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学习做准备。二.说学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学情进行如下分析: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听说过“能”,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疑惑。因此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欢动手进行实验。“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八年级学生又是首次接触“能”这个概念,学习的难度较大。三.说学习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三个学习目标,(1)知道能量、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2)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因素。(3)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四.说教学重、难点2/21鉴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是:能的概念的建立及动能、势能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五.说学法和教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创设开式的教学情境,构建体验性教学模式”为指导,使用我校的“学生自学、展示反思、小组互学、汇报反思、教师导学、练习反思”的教学模式。为了达成本节的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开放性学习,我选择的学法有:自学、探究、展示交流、练习反馈等。教法有:聆听、导学、提问、精讲等。六.说教学流程我设计的教学流程是:一、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展示汇报、反思交流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把在课外利用20min时间预习的能量、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知识,在课堂上利用10min的时间检查、展示汇报,使学生初步理解“能量、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初步了解“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汇报过程中我认真聆听,适时点拨精讲。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汇报结论、交流反思本环节我让学生分组利用18min的时间,用实验验证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我不断巡视,观察学生做实验的情况,个别指导,引导学3/21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总结能量。我预设的实验方案如下,学生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一):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实验方法:我们用同一个钢球做两次实验。第一次,我们让钢球从比较低的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第二次我们让钢球从比较高的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比较两次实验中木块被推的距离大小。实验结论:(学生完成)2、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方法:第一次,我们使小玻璃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注意木块被推的距离。第二次,我们换一个质量大的钢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到达平面上时和刚才的小钢球具有同样的速度,再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实验结论:(学生完成)(二):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1、势能与高度的关系:实验方法:我们用同一个钢球做两次实验。第一次,我们让钢球从比较低的位置自由下落,落入沙中;第二次我们让钢球从比较高的位置自由下落,落入沙中。比较两次实验中钢球砸入沙中的深度。实验结论:(学生完成)2、势能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方法:我们用体积和形状相同的钢球和玻璃球做两次实验。让钢球和玻璃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落入沙中,比较两次实验中钢4/21球和玻璃球砸入沙中的深度。实验结论:(学生完成)(三):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大家做一个实验。把一块硬纸片放在弹簧上,用力将弹簧压缩,使其发生弹性形变。大家猜想,弹簧能不能做功?放开手,我们观察到什么现象?三、练习反思、激化悟性、精秒拓展、激活能力本环节学生利用9min的时间,独立完成练习并汇报反思,我进行巡视,观察学生做题的情况,然后聆听学生的汇报,并作适当的讲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