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时间:60分钟总分:60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2.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3.福州许多路口安装有盲人过街提示器,盲人可以根据提示器发声音的高低辨别方向。其中声音的高低是指声音的A.音色B.音调C.振幅D.响度4.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5.某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这里的“轻声”描述的是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B.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噪声C.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D.“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7.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图所示。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色C.声音的音调D.琴弦的振幅8.金帆乐队的队员在新年联欢会上演出。演奏前,弦乐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9.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B.“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C.“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D.“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10.许多成语对声现象有着生动描述下列成语中描写声音响度的是A.声如洪钟B.曲高和寡C.悦耳动听D.余音绕梁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1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甲和丙______相同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其中______音调高;甲、乙、丙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甲、乙、丙中响度最大的是______,音调最高的是______.12.人们生活中听到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女高音”的“高”和“女低音”的“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__高低;“引吭高歌”的“高”和“低声细语”的“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__大小;女歌手“声音清脆”,男歌手“声音浑厚”,“声音清脆”和“声音浑厚”是由于女歌手和男歌手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13.声呐在海洋勘察和军事方面都是一种重要的仪器从知识上看,它是一种能定向发射和接受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的设备.14.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音调最高的是______;若用相同的力量吹气,音调最高的是______.15.人们能查觉到身后飞行的蜜蜂,而不能查觉到飞行的蝴蝶,这是因为______汶川地震中,远在600公里以外的有些人感到恶心、胸闷,这是由于地震中产生的______而引起的.16.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请填写出对应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17.小明在表演二胡时,手指不断在琴弦上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蒙住双眼的小明做游戏时如图,他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18.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处于雷雨天气,为防止受雷击______选填“应避免”或“不须避免”在空旷处打伞行走。下雨时,天空中传来震耳的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