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关于我国中小城镇发展的现状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我国城镇层级体系构成情况我国大陆的行政区划分为四个层级:省级、地级、县级和乡镇级。每一层级的结构位于上一层级之内,形成了城镇层级体系。最上层由31个省级行政区组成。根据中国宪法(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包括4个直辖市)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省级行政区之下是地级行政区:主要由地级市构成,1983年到1990年间地级市取代了大部分原来的地区和自治州。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不包括四个直辖市)完全由地级市构成。在地级市中,也可以用图1大概勾画地级市的层级情况,地级市中包含市区、县城镇区、非县城区,各个区互不相连,在市区周围县城镇区的密度相对较大。从地域上讲,我国领土基本由288个地级市和直辖市(在它们的区域内包含654个城区——即传统意---------------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义上的市)以及19322个镇构成,每个市由多个镇组成,城区和镇区是辖区更大的市和镇行政边界内的城镇胚胎。二、我国中小城镇发展现状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城镇建设几乎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早在1945年10月,梁思成先生就撰写了《市镇的体系秩序》,书中指出,“我们国家正在将由农业国家开始踏上工业化道路……在今后数十年间,许多的市镇农村恐怕要经历到前所未有的突然发育……”,但后来没有取得真正发展。直到1980年,费孝通先生开始考察苏南小城镇,提出“加强小城镇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城镇化的必由之路”、“小城镇,大问题”等观点,使小城镇建设开始蓬勃发展。数据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镇区域的居住人口数量从1978年的亿人增长到2010年的亿人,而同期的农村人口数量从亿人下降到亿人,结果是城镇化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78年的18%稳步攀升到2010年的%。若从近十年的数据来分析,200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是%,2011年数据已达到%,增长幅度达15%,平均每年提高个百分点,这个数据是个非常快的速度;从人口的绝对量的增加来看,同样显示这个特征,从4亿6千---------------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万的城镇人口增加到6亿7千万,10年里增加了2亿城镇人口,数量惊人,现在全球总人口超过1亿的只有11个国家,而我国仅城镇人口增加的数量就相当于两个大的国家。当然,城镇化成绩还体现在建制镇的数量上。数据显示,1978年仅有2173个镇,现在全国共有建制镇万多个,数量约是1978年的9倍。城镇化的建设虽取得巨大成绩,但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侧重分析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城镇化倾向于大城市建设,而忽视中小城镇的发展;二是城镇化率虚高的问题。1.中小城镇在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比例逐步下降。统计数据充分表明,在实践中我国的确忽视了中小城镇的发展。按照过去沿袭下来的城市分类,市区非农业人口超过50万人列为大城市,中等城市为20万人~50万人,而20万人以下为小城市。但学界普遍认为这一分类标准偏低。为此,2010年《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中,依据我国城市人口规模现状,提出的全新划分标准: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50万~100万的为中等城市,100万~300万的为大城市,300万~1000万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为巨大型城市(表1)。依据最新权威标准,中小城市是指市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城市。因我国历史上,为避---------------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