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9.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1/49.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B.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线在三角形外部C.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线D.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2.如图K-30-1,△ABC中AB边上的高线是()图K-30-1A.线段AGB.线段BDC.线段BED.线段CF3.如图K-30-2,△ABC的角平分线AD、中线BE相交于点O,则下列结论:①AO是△ABE的角平分线;②BO是△ABD的中线;③DE是△ADC的中线;④DE是△ADC的角平分线.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图K-30-2图K-30-34.已知:如图K-30-3,在△ABC中,D,E分别是BC,AD的中点,且△ABC的面积为4cm2,则△CDE的面积是()A.2cm2B.1cm2C.12cm2D.14cm2二、填空题5.2017·陕西如图K-30-4,在△ABC中,BD和CE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若∠A=52°,则∠1+∠2的度数为________.图K-30-46.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长为5cm,一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的两部分的周长之差为1cm,则这个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7.如图K-30-5所示,AD⊥BD,AE平分∠BAC,∠B=30°,∠ACD=70°,求∠DAE的度数.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9.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2/4图K-30-58.如图K-30-6,在△ABC中,CD是∠ACB的平分线,CE是AB边上的高.若∠A=40°,∠B=72°.(1)求∠DCE的度数;(2)直接写出∠DCE与∠A,∠B之间的关系式.图K-30-69在数学活动中,为了求12+122+123+124+⋯+12n的值(结果用n表示),老师给出了一个面积为1的直角三角形(如图K-30-7所示),然后要求大家运用数学规律设计图形来计算.你也来试试吧!图K-30-7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9.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3/41.C[解析]A项,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线在三角形的外部,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项,直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线,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项,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D3.B[解析]因为△ABC的角平分线AD、中线BE相交于点O,所以∠BAD=∠CAD,AE=CE.①在△ABE中,∠BAD=∠CAD,所以AO是△ABE的角平分线,正确;②AO≠OD,所以BO不是△ABD的中线,错误;③在△ADC中,AE=CE,DE是△ADC的中线,正确;④∠ADE不一定等于∠EDC,所以DE不一定是△ADC的角平分线,错误.正确的结论有2个.故选B.4.B[解析]因为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的面积二等分,所以△ADC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一半,而△CDE的面积等于△ACD面积的一半.5.64°[解析]因为∠A=52°,所以∠ABC+∠ACB=180°-52°=128°.又因为BD和CE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所以∠1+∠2=12(∠ABC+∠ACB)=64°.故答案为64°.6.6cm或4cm[解析]设腰长为xcm.当腰长和腰长的一半的和比腰长的一半和底边长的和大时:(x+12x)-(12x+5)=1,解得x=6;当腰长和腰长的一半的和比腰长的一半和底边长的和小时:(12x+5)-(x+12x)=1,解得x=4.综上,腰长为6cm或4cm.7.解:因为AD⊥BD,∠B=30°,所以∠DAB=60°.因为∠ACD=70°,所以∠DAC=20°,所以∠BAC=40°.又因为AE平分∠BAC,所以∠EAC=20°,所以∠DAE=∠DAC+∠EAC=40°.8.解:(1)因为∠A=40°,∠B=72°,所以∠ACB=180°-40°-72°=68°.因为CD平分∠ACB,所以∠DCB=12∠ACB=34°.因为CE是AB边上的高,所以∠ECB=90°-∠B=90°-72°=18°.所以∠DCE=34°-18°=16°.(2)∠DCE=12(∠B-∠A).9[解析]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结论,依次画三角形的中线,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答.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9.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4/4解:答案不唯一,如图,可得12+122+123+124+⋯+12n=1-1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