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杜甫(教案)VIP免费

杜甫(教案)_第1页
1/13
杜甫(教案)_第2页
2/13
杜甫(教案)_第3页
3/13
杜甫(教案)导读:导语:这位诗人我们并不陌生,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人被称为“诗圣”,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创作了大量的反映下层艰苦生活的诗篇。与李白并称“李杜”,但在艺术上能否与李白相提并论?闻一多先生的评价: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闻一多先生我们都很熟悉,是位学者,同时也是个浪漫的富有激情的诗人,他做出如此高的评价,自有他的道理。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看一下杜甫能否当得起这句赞语: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3.杜甫生平以三十五岁为界:三十五岁前:(712-745)壮游生活,二十岁漫游吴越;二十五岁,齐赵之游;三十三岁,结识李白,同游宋中,北上齐鲁。此时杜甫一腔豪气,满怀雄心:“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饮酣视八极,俗物皆茫茫。”三十五岁后:(一)三十五到四十四岁十年长安生活(746-755)“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有时不得不寄食朋友,卖药都市。(二)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陷安史乱中四十五岁,授河西县尉,没有接受,不久改任右卫府兵曹参军。四十六岁,避“安史之乱”,携家北走至鄜州,得到肃宗即位灵武的消息,便只身北向延州,半路被叛军俘虏,押往长安。第二年,冒死逃见天子,在凤翔被授予左拾遗。因房琯事,几乎问死,后放还鄜州探亲。在长安过了七个月的安定生活。四十七岁,房琯被贬,受到牵连,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四十八岁,弃官而走,(三)四十九岁到五十九岁漂泊西南①四十九岁,于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开始漂泊西南十一年(760-770)的生活公元770年逝于舟中,终年五十九岁。这就是这位伟大诗人简略而艰辛的一生:四方飘泊穷愁潦倒,忠爱朝廷,忧患苍生。那么,艺术成就究竟如何?还是那个问题:能够与李白相提并论?文学作品大约可分为两类:山峰与河谷。山峰:极高的艺术成就,是公认的佳作,就像山峰矗立,谁都会承认它的艺术价值。河谷:艺术技巧并不十分出色,但在那作品中写下的是一代人的梦想、一个民族所走过的路,也许时代背景换了,不能再产生它在当时那个时代所产生的巨大的震撼力,就像那河谷,有时不免随着河流的消失而干涸。河谷似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并不少见。比如戴望舒,《雨巷》写得是那样空灵而唯美。待到日军入侵,挺身而出,关在狱中,备受折磨摧残,狱中所作,艺术技巧并不高明。(《我用残损的手掌》),但深深的感动后人。面对民族的苦难与血泪,义无返顾,出来战斗,这才是大写的人。至于怎样理解诗,要不要用诗表现出来,是另外一回事,有的人坚持做人的节操,但多数情况下把诗作为纯粹的艺术追求,而有的人则同时用诗来传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社会现实的深沉的关注与思考,比如杜甫。可与白居易作比较:白:推己以利人杜:苦己以利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古人中为民代言的诗不少,但作姿态的多,出自儒家理念(民本思想)的多。而杜甫饱经磨难,小儿子饿死,真正发自内心的血性同情,又能超越一己之悲哀,将他深广的同情投向整个大地,整个苦难中的民族。所以梁启超称之为“情圣”,王国维亦说“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无高尚伟大之人格,亦无高尚伟大之文章。”但这还不是杜甫的全部,杜甫在后人心中不仅仅诗河谷似的伟大诗人,更重要的他还是一座山峰似的伟大诗人,一座后人无法绕过的山峰。我们来看他的作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初春小雨,如烟如雾,在天地之间弥漫飘散。而一种春之生机,正是随着这如烟如雾的小雨降临万物,他用了一个“润”字;因为雨是在在夜里,随着春风无声无息地弥漫飘散,他用了一个“潜”字;这一“潜”“润”,便把初春夜雨之神传出来了。下面我们看几首杜甫的代表作:《蜀相》《登高》《登岳阳楼》,我们按时间顺序来说。一.《蜀相》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所作。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为何要“寻”,诸葛亮在老杜心中为何如此之重?回想三国那段历史,诸葛亮做出了何等事业!为何?风云际会,得遇明主。主对臣,尊之爱之;臣对主,忠之敬之。老杜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