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概况12、检测目的13、检测依据14、检测范围15、检测时间16、检测方案16.1测试原理26.2测试前准备工作36.3测试步骤36.4检测频率46.5注意事项46.6数据分析46.7结果评定56.8出具报告57、检测工作流程57.1检测组织原则57.2职责分工67.3检测计划67.4异常与意外应急与补救方法68、检测安全措施68.1检测作业领导小组78.2人身安全措施78.3仪器设备安全措施7128.4车辆安全措施88.5试验检测安全措施88.6安全防护89、检测结果判定及异常处理要求910、检测人员及设备911、收费标准1012、工作质量保证措施1112.1检测质量保证措施1112.2工期保证措施1113、附件1、项目概况2、检测目的对**隧道明洞旋喷桩复合地基进行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以检测该旋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给施工单位提供检测结果,为工程质量提供依据。3、检测依据3.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3.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3.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3.5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3、6委托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检测委托单及其它相关资料等4、检测范围**建设项目隧道明洞旋喷桩复合地基试验检测委托合同书确定的检测项目。5、检测时间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宜在旋喷桩桩身龄期达到28d后方可进行,且桩身强度必须满足试验条件。在完成测试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后,根据设项目工程进度的总体安排和要求,该项目试验必须在桩身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方可进行试验检测,现场试验检测时间每点约为24ho6、测试方案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是通过一定面积的载荷板施加垂直荷载,由观测到的承压板上的压力和地基的变形关系,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范围内地基的承载力、变形模量的原位测试方法。荷载试验装置一般由加荷装置、反力装置和观测装置三部分组成。加荷装置由千斤顶、压力表等组成;反力装置由钢梁和混凝土预制块组成;观测装置由基准梁和百分表组成。6.1测试原理6.1.1加载方案设计及计算加载装置采用堆载平台作为反力装置,用一根分配梁上铺两根带肋主梁形成堆载平台在堆载平台上堆码碗预制块提供反力。采用一台液压千斤顶作为加力装置。如下图所示:**旋喷桩复合地基,其设计桩径0・6m、桩间距l・2m、设计承载力250kPao根据规范计算承载板直径D:D=l.05Xl.2=l.26m6.l.3最大加荷值计算最大加荷值计算公式:F二2"5小4式中:F—加载力值(kN);P—设计承载力(kPa);D—承压板直径(m)o根据设计该处旋喷桩复合地基最大加载力值为:F二2X250X3.14X1.26X1.26/4F=623.lkN6.1.4堆载平台计算堆载平台尺寸为3X7mo主梁支墩采用碗预制块,主梁下放置钢垫块,液压千斤顶和承载板。根据规范要求,堆载所采用的荷载重量应为最大加载力值的1.2倍,本次荷载试验堆载平台重量为747kN(74.7t)。6.2测试前准备工作6.2.1根据试验所需要的压板面积加工承压板、钢梁及混凝土预制块的准备,及设备的维护保养。622施工单位准备吊车一台(12t以上),并负责试坑的开挖(面积约为4X6m,深度以桩顶标高为准)并提供检测时的用电,通常为日常照明用电(220V)即可。6.2.3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土层的承载力。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承压板应具有足够强度。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形或方形,面积为1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桩的中心(或形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6.2.4试验应在桩顶设计标高进行。承压板地面以下宜铺设100〜150mm中、粗砂垫层(桩身强度高时取大值)。如采用设计垫层厚度进行试验,对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应采用设计基础宽试验标高处的试坑宽度和长度,且不应小于承压板尺寸的3倍。基准梁及加荷平台支点(或锚桩)宜设在试坑以外,且与承压板边的净距不应小于2m。6.3测试步骤6.3.1放置承压板,桩的中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可采用水平尺进行校准。6.3.2反力装置的安装,应先进行测量、安放钢梁,使其平整稳固,混凝土预制块的堆码要交叉进行,防止倾斜或散落。6.3.3安放观测装置,观测装置基准梁应距承压板有一定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