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法语1000句1,佛灭度后,佛的弟子将佛所说的法记录下来,即是经典。吾人欲看经典,须先要把心定下来,然后再恭恭敬敬的读,方能得到实益。2,佛开示我们依法不依人,无论何人名气多大,学问多大,如其所讲的话不合乎佛法的道理,即视同魔说,不必听他。3,经典最重流通,依教奉行方可称为护持佛法;不能依教奉行,与佛菩萨不相应,得不到受用。4,我们凡夫肉眼看不见的事与物太多了,不能因为没有看见即否定其存在佛菩萨训诫我们不妄语,不妄语为学佛起码的五戒之一,佛菩萨还能打妄语吗?所以我们要依圣言量相信佛所说的经典。我们只能看到六道中的人道与畜生道,其余天、修罗、地狱、鬼道均看不见,看不到不能说没有,依圣言量,我们知道尚有四道。5,一切经典,是佛证得的诸法实相,用言语流露出来的。众生的言语,是由情识内生出来的,是由分别心生出来的;世间一切典籍均是由情识中生出来的,如以治学方法研究佛经,永远得不到利益。故研究佛法要以无分别智去研究。6,法身无相,法身一切处,如如不动,没有形相;佛随类现身,为度众生。佛的化身无量无边,佛的真身无在无不在。7,修道是修通大涅槃之路,修成佛之道。成佛之道是大定,心中有定就是在道。修净土,念念之中有阿弥陀佛;若心中一时无阿弥陀佛,即离了道。阿弥陀佛即是信号,心中无即失了航线。8,今生富贵人是前生修来的;若今生不乐善好施,福报享尽,来生就要受苦。穷人造业机会少,富人造业机会多,富人天天吃馆子、图享受,杀生必多,故富人死后堕落三恶道的机会亦多。修福的时候,如存心贪图福报,就不清净结果只能得人天福报,这种修福谓之三世怨。例如前生修人天福报,今生享受人天福报,福报享尽,到第三世必受苦报。所以修福报要回向作为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粮,不要求人天福报。9,菩提是所求的佛果,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小乘人有分别心,菩萨是无拣别的,有求必应。10,摩诃萨谓之大,大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愿大,求成佛。第二行大,要修持,以行填愿,自利利他,破迷开悟,利他是帮助他人破迷开悟。第三时大三大阿僧祇劫不退转。第四德大,道德高尚,具足一切功德。11,诸波罗密悉已圆满,系就修行上赞叹。有高尚的道德才能有广大的事业,佛的事业是尽虚空法界,凡夫能力作不到,而心要发大愿。度一切众生,下手处先要虚心,勿自满,满招损,谦受益,能接受一切法,一切为了别人,才能救度苦难众生,此是佛法的基本精神。12,修行人世间事尽量少管,佛门中事也少管,不要有是非人我,一心念佛,有空时间就看经,与佛菩萨交往谈天,岂不甚好?13,定成就,一切都成就。其他定有出入,几天或几十天均可能,出定后仍散漫;念佛行住坐卧皆在定,是楞严大定,没有出入,可得到清净,故曰具足清净。14,念佛就是止观。止一切境界,都要放下,息一切妄念,就是定。观是帮助止,观一个法门。持六字洪名,清清楚楚就是止观,就是静虑,就是参禅。初学要有一个清净地方,不被外界环境所牵走。15,一切万法皆是因缘所生,所谓因缘生万法。因缘所生之法即非真实法,要离开妄,才能得到真实;在任何环境之内要不动心,不动心是智慧。16,翻译佛经有五失三不易:五失:(1)梵文文法倒置。(2)梵文重质不重文,注重道理,翻译后须润文。(3)梵文经典太繁,反覆说,重叠说,中国人喜简单。(4)梵文经典用相对说,看似同一问题而答不同,当时为利当机者,乃应机说法。(5)经文后所附之附文,均已删去。三不易:(1)佛的智慧功德究竟圆满,对一切万法无不清楚,非凡夫所了解。(2)佛说法有时节因缘,古人利根多,有的一闻即悟;今人钝根多,闻而不悟。尤其末法时期,现在人的智慧更不如从前,佛所说法,由于今人业重,难于接受。(3)阿难尊者集经时,有五百大阿罗汉参加作证明,听其所言,咸加认可。可见经典是佛说,真实不虚。17,佛的身口意与众生不同:佛已证法身,可以随时随地现色身,随一切众生之缘现百千万亿身,在九法界度众生,神通亦不可思议。至于口业,佛的音声非近非远,尽虚空法界,音声同时在一句话中能说一切法门,一切众生都能听得懂。佛的意业,等觉菩萨亦不懂得,佛有感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