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带钢卷取卷形的控制陈龙夫(宝钢股份不锈钢分公司热轧厂)摘要针对热轧带钢卷取成形过程中产生的卷形问题,从工艺过程和模型控制过程对各种形态的塔形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简述了卷取塔形产生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从而改善钢卷卷形,提高成材率和经济效益。1.前言卷形是卷取区域最重要的质量问题,从生产和销售情况来看,塔形钢卷能产生以下问题:(1)在生产线的步进梁上,严重的塔形造成钢卷对中困难和重心偏离,容易造成步进梁运输过程中的翻卷事故;(2)在吊运过程中,内圈及外圈的塔形也为夹具的吊运带来了不便,轻则引起钢卷的边损(夹具对突出的带钢边部造成的刮伤),重则造成夹具无法正常夹取(突出的带钢边部造成夹具无法接触钢卷内圈);(3)较大的塔形钢卷不易装运,还会造成打包带断裂,形成松卷;(4)如果塔形钢卷用精整机组重卷,增加成本;2.卷形不良的类型及形成原因2.1卷形不良的类型卷取区域的卷形主要包括松卷和塔形,塔形根据其发生位置,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内塔形:其特征是在钢卷内圈5~10圈的范围内,带钢向一侧急剧跑偏,内圈呈现塔状。层间塔形:其基本形状是钢卷中间部分的带钢向两侧交叉跑偏,整个钢卷侧面不平整。外塔形:其特征是最外圈的20圈范围内,带钢向一侧急剧跑偏,外圈呈现塔状。2.2塔形的形成原因(1)内塔形:内塔形是强制纠偏引起的塔形,起因是带头进入卷取机时已偏离中心线,被侧导板强制性纠偏后,钢带又重新回到中心线,头部必然出现塔形,这种塔形,如果侧导板工作及时也能将塔形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不会出现塔形质量问题,如果这时出现带头控制检测失误,就会出现塔形,也可能引起头部松卷。(2)层间塔形:层间塔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钢带的上下、左右抖动。引起抖动的原因是F7机架与卷筒之间失张或张力波动大,侧导板磨损使位置控制不准确或不到位,夹送辊的压力控制不合理,这种塔形多半伴有松卷现象。(3)外塔形:尾塔形的产生是由于钢带跑偏,侧导板强制纠偏,形成弧形路径,在轧制过程中钢带未回到中心线上,在钢带尾部失张以后,侧导板的纠偏作用消失。这种塔形在操作过程是可以得到控制的,这需要精轧操作人员在轧制过程中按测宽仪的信号将钢带调整到中心线上,卷取操作工调整夹送辊的水平度,从而减轻或避免尾塔形的产生。尾塔形与F7的关系较大,两边轧制力不平衡是钢带跑偏的起因。3卷取过程的分析与控制改进方法3.1侧导板的开口度卷取机入口侧导板在卷取的全过程都对带钢起着导向的作用,适当的侧导板开口度控制可以避免带钢在卷取入口处左右游动,同时又保证带钢与侧导板之间一定的间距,避免侧导板对带钢边部的擦伤。在带钢进入侧导板区域之前,带钢头部两侧处于一种无约束的状态,同时带钢头部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镰刀弯”或“跑偏”,因此侧导板开口部不可以设置得太小,但是带钢头部是否能以对中的状态进入夹送辊,将对带钢内圈的卷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带钢导入夹送辊的过程中使用到了两级“短行程”控制。在F2咬钢时刻即开始侧导板开度的初始设置,其开度为:带钢宽度+余量D+第一短行程量A+第二短行程量B;在理论上当带钢头部刚刚进入侧导板区域后一次短行程立即执行,两侧侧导板同时向内闭合A/2,对带钢头部进行第一次导向;在带钢头部快要进入夹送辊之前,执行第二次短行程,两侧侧导板同时向内闭合B/2,对带钢头部进行第二次导向。通过两级短行程控制,即可保证带钢头部以较好的对中状态进入夹送辊。当带钢进入夹送辊并经过一定的延迟时间后,侧导板进入动态纠偏控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侧导板开口度将根据卷取入口宽度计的测量值进行动态调整,当卷取入口宽度计正常无故障时,动态纠偏控制有效,宽度计有故障时,动态纠偏控制中断,侧导板移动到动态纠偏控制开始位置。同时,操作人员通过工业电视的观察也可以对侧导板的开口度进行人工干预,在动态纠偏的基础上,对侧导板开口度进行人工修正。两级短行程控制如图2所示。模型方面对宽度小于、等于1250mm的规格的侧导板进行了调整,将开口余量D降低了5mm,加强了带钢的对中程度,调整后热轧钢卷的塔形封锁率明显下降,调整前后的塔形封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