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发展研究2010·646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问题与对策建议———以河北省为例李香云(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8)摘要:深层地下水富存于封闭含水层内,得不到降水和地表水的直接补给。一般认为深层地下水的更新周期为1400年,目前国际上将年更新强度小于012%的地下水视为不可更新资源,即属于储存性资源。由于水资源短缺和管理的缺位,无论是湿润的南方地区、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华北地区还是干旱的西北地区,深层地下水超采问题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其中尤以华北地区为重。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分析深层地下水超采的特点和问题、超采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河北省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的对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我国深层地下水管理制度以及建立和完善抑制深井发展灌溉农业的政策等建议。关键词:深层地下水;超采;河北省中图分类号:P64118(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1408(2010)0620046204收稿日期:2009211210作者简介:李香云(1964—),女,博士,研究员。深层地下水富存于封闭含水层内,得不到降水和地表水的直接补给。按照水文学的自然水循环机理,深层地下水如何得到补给、补给大小等并未被人类完全认知[1],一般认为深层地下水的更新周期为1400年(1977年联合国水会议文件),目前国际上将年更新强度小于012%的地下水视为不可更新资源,即属于储存性资源。按照目前对河北平原承压含水层的研究结果,深层地下水的平均年更新强度小于0112%[2],小于不可更新地下水资源强度值。因此,其深层地下水可看作为不可更新的资源。1河北省深层地下水超采的主要特点和问题111河北省深层地下水超采量大、面广、度重河北省是一个以开采利用地下水为主的省份,地下水占总供水量的80%左右,其中深层地下水占地下水供水量的1/4左右(2000~2007年平均值)[3],并呈上升趋势,是我国地下水超采最严重的省份,已形成我国超采地下水最严重、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全球最大的地下水漏斗”。目前平原区深层地下水超采区年超采量在25亿m3左右,超采面积已达415万km2。全省深、浅层地下水累计超采量已超过1400亿m3,占全国累积超采量的一半。112农业灌溉对地下水依赖大,部分为深井灌溉河北省农业用水占全省用水总量的3/4,在每年160多亿m3的地下水开采量中,约有85%用于农田灌溉,全省目前农用机井达80多万眼[4],深井数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达8万眼[5],280多万hm2的井灌面积占区内耕地面积的48%,其中南水北调受水区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中农业用水占67%[6],农业发展主要依靠地下水资源。113深层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降低区域应对干旱的能力目前,河北省衡水市等地采取了地下水限采、深度分析47压采等管理措施[7]、规定了深层地下水开采控制目标[8〗,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下水超采趋势。然而,但大面积的井灌区即使不新增用水量,在现状的取用模式下,由于取水量远远大于补给量,深层地下水位仍以每年1~2m的速度下降,井越打越深。目前,河北省为全国人均水资源最少和严重缺水的地区。如果没有大量外源水补给,河北省靠地下水发展的局面在未来20年估计难以改变。按照这种趋势,深层地下水资源面临枯竭,区域应对干旱事件的能力也就大大降低。114深层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深层地下水的超采对区域社会经济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地下水持续下降、形成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地下水流场发生了巨大变化,部分地区含水层被疏干,咸水越流补给导致深层地下水污染,提水费用增加,机井报废,超采区发生地面沉降、裂缝和塌陷,并进而对基础设施产生较大影响等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2河北省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的主要原因211地表水资源的短缺河北省地处海河下游地区,为气候变化敏感区,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强烈人类活动以及上游地区取用水增加的多重影响,无论是自产水资源还是入境水量都呈较大幅度的衰减。根据新一轮的水资源评价成果,河北省自产水资源总量由20世纪50年代的300亿m3,减少到80年代的151亿m3,减少幅度达50%;21世纪以来平均入境水量仅为2216亿m3,不足20世纪50年代的1/4。目前,河北省地表水开发利用率达到70%左右,已位居全国最高。212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难以利用河北省75%以上的降水转化为浅层地下水(少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