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建筑学专业课程名称:建筑设计(一)上课地点:建筑学专业教室12M304学期: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上课班级:2013级建筑学1班茶艺馆建筑设计任务书2014年9月指导老师:袁艺峰、罗瑜斌一、设计概况甲方为东莞理工校友,计划在母校开办一处供师生悠闲交流的茶艺馆,选址位于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架空层,现已有一玻璃幕墙建筑,占地约180㎡。本设计要求保留原有结构的前提下重新改造该建筑,用作面对学生、教师为主的茶艺馆二、设计要求1、对场地进行综合调查分析,包括场地特质、周边环境、人流分布、受众需求等要素;2、自行对场地进行测绘,建筑红线在测量后具体确定;3、保留原有建筑结构(柱网),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4、茶艺馆要求体现茶艺文化、交流空间的品质,营造茶艺文化氛围、促成师生更多的交流机会;5、注意茶艺馆与图书馆、周边环境的关系;三、设计内容茶艺室的具体功能要求在进行调研后自行决定,但以下功能必须满足:1、前台2、备餐间(可考虑与前台合并)3、卫生间(可利用现有资源)4、办公区(可考虑与前台合并)5、餐饮区四、设计成果1、图纸:平面图(含环境)1:300首层平面图(含环境、家具)1:100其他层平面图(如有含家具)1:100立面图(2-3个、含配景)1:100室内立面图(1-2个)1:100剖面图(1-2个)1:100透视图(内外各一)(自定比例)分析图若干(自定比例)(如场地分析、功能分析、流线分析、环境分析、形态分析、空间组织分析等等)2、经济技术指标:进行场地测量后统一确定3、图幅:A1×2张4、图纸效果表达:水彩、彩铅五、设计周期及课程计划18周,其中:1-2周任务分析阶段:结合茶艺馆任务书进行场地测量、调研,收集案例资料,确立设计理念。均以小组(5人一组)为单位。1)场地测量:分组对场地进行测量,包括场地的平面、高程、现有结构层分布及高度、周边环境等;各小组以自己的测绘成果进行下一步场地调研阶段的工作,指导老师将选取其中一组成果作为全班统一的设计阶段地形图。成果:场地总平面、用地平面图、现有结构剖面图(A3、比例自拟)2)场地调研:以场地测绘图为基础,分别对用地特质(场地的声、光、热环境的定性判断和空间尺度、容量的定量分析等)、周边环境(景观、视野等对场地本身的支持和干扰分析)、人流分布(人流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的大小、倾向、性质和原因)、受众需求(预期使用者的期待、需求、倾向及其原因和影响因素)、法规限制(设计规范、技术指标、管理规定)等要素进行调研。注意:问卷调查全班统一进行,问卷内容先由各组根据指导老师的建议组内拟定,再由各组长商议统一问卷内容,经指导老师确认后定稿并发放取样,样本数不少于300份。3)收集案例资料:从实例现场、图书、网络各种途径参观分析相关案例,作出相应评价和提出对本次设计的启发;4)建立设计理念:通过以上所有前期测量、调研、学习,确立本次设计的核心理念,并作出相应解析和理据支持;2)3)4)项成果:《茶艺馆设计前期调研报告》ppt,小组代表介绍1)、2)、3)项的情况和成果,每位组员分别介绍第4)项构思,每组限时20分钟。3-4周方案构思阶段:每人根据前提调研工作和设计理念进行设计的立意构思,绘制初步分案草图,设计草图要求满足基本的建筑功能、环境条件,草图包括立意分析、功能流线图、平面布局图、立面造型分析、环境分析、平面图、立面图等等。要求草图设计表达,设计草图用拷贝纸或者硫酸纸,作为评分依据之一5-6周方案完善阶段:根据立意构思,深化完善方案。设计草图从模糊到明晰,从抽象到具体,完善细化建筑总平面、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要求草图设计表达,设计草图用拷贝纸或者硫酸纸,作为评分依据之一。7-8周成果制作阶段:根据完善的方案,按照任务书要求进行正图成果制作。要求制图严谨、规范,图面整洁、美观。总平面标注指北针,各层平面图注明房间功能、标注2道尺寸线,立面图标高标注层高,其中一个立面图为正立面,反映建筑主入口。图纸内有题目、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班级,文字用长仿宋字字体。课程计划2周次周二周五1讲课:茶艺馆(餐饮)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