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教案教案章节名称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课时2课时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所在单元第二单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关于哲学中辩证法的部分内容,回答的是“世界是怎么样”的问题,教材要求学生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本课阐述的是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的观点,向学生阐明矛盾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和正确认识矛盾关系,处理人生矛盾和促进自己发展。学生分析对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对于哲学与人生经历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已经有所熟悉,对生活中的矛盾有认识,但是对于具体的哲学概念上矛盾的认识还是不清楚,理解有难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识记: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②理解:矛盾的基本属性,主次矛盾的关系,内外因的辩证关系。③运用:用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道理,正确认识和处理成功与失败;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对具体矛盾进行具体分析;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情感目标: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教学重点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性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教学难点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2.内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以视频为情景导入,展开学生讨论以正确认识矛盾的,了解矛盾的基本含义。以许三多的故事讨论矛盾推动人生的发展。通过漫画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正确处理人生的矛盾。最后展开学生的讨论强调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所用时间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大家知道矛盾吗?大家听过矛盾吗?那什么是矛盾呢?矛盾是什么样的东西呢?其实呢,矛盾最早出现在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矛与盾》多媒体播放:《自相矛盾》的故事,提问1、这个故事是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2、寓言中所说的“矛盾”是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吗?为什么?教师提示:寓言中“矛盾之说也”,指的是逻辑矛盾。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而辩证矛盾是指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但作为兵器的矛和盾,也确实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播放篮球比赛的图片请问:1、篮球赛中包含哪些矛盾现象教师点评:“如攻与守,强与弱,胜与负,快与慢……等”2、请学生在举些相似的例子学生思考,回答:是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学生回答“不是”。但这于为什么学生还说不太明白。需要教师讲解分析。学生讨论回答并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现象。7分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创设情境通过学生举例开动学生的思维,认识矛盾存在的表现。讲授新课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板书)对立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板书):事物内部矛盾双方互相依赖、互相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矛与盾相互依存,有进攻性武器,就有防守性武器,一起构成了一个事物——战斗武器,矛越锐利,盾就越坚固。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漫画“你敢吗?”请问:1、他敢不敢烧?为什么?2、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教师总结:在图中,甲、乙二人的左与右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因此,结论是“不敢烧”。烧断绳子的后果会是什么呢?——失去矛盾的一方(乙),另一方(甲)也就不存在了。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举例:塞翁失马、失败是成功之母(2)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