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知道电流是有强弱的;2.知道电流的单位是安培,比安培小的单位还有毫安和微安;3.知道电流表的使用方法;4.能正确读出在电流表的示数。(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灯泡的明亮程度,间接地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强弱;2.通过连接电路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电流表的读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准确读数的技能。(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连接电路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2.在学生对电流表读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读出电流表的示数。【教学难点】将电流表正确连入电路中。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一、情景引入;二、讲授新课;三、课后总结。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情景引入[投影]:①黑夜闪电的亮度和街上彩灯的亮度对比。②汽车前灯的亮度和手电筒的亮度对比。③100W灯泡的亮度和25W灯泡的亮度对比。[演示]:接通自制教具“多功能初中电学演示实验板”。教师:并联的两只灯泡都亮了,是因为电路中有电流。同学们看到电流了吗?提醒同学们观察:两只灯的亮度情况?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学生:灯的亮度不同。灯泡越亮表明电路中的电流越强,灯泡越暗表明电路中的电流越弱,即是说电流有强弱。其实,电流就如同自来水中的水流,水流有强弱,电流也有强弱,那么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用什么仪器并测出电路中的电流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电流的强弱。活动2【讲授】二、讲授新课一)电流的强弱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5,“电流的强弱”部分,了解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并完成下列问题:[投影]思考(1)电流是表示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表示电流这个物理量。(2)电流的基本单位是,简称,符号是;常用的单位还有和。换算关系:1mA=A,1?A=A。(3)手电筒电流大约为200mA=A。雷电电流可达2X105A=___?A=___mA。教师:请学生解答以上3道题,教师讲评后由学生领悟学习。(渗透德育:注意防雷注意安全)。教师:生活中常见的电流值还有哪些?学生间相互读、找数据,比较不同单位的电流值,体会日常电路中的电流值,并让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例题1:下列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合理的是()A.电风扇约2AB.电冰箱约1AC.电视机约2AD.台灯约1A教师:大家通过阅读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电流为什么用安培作单位?2.[投影]安培趣事(抽一位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并思考:通过对安培的介绍,你有什么启示?)安培,法国的科学家、物理学家。1775年生于法国里昂。他在物理、化学、数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安培在电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被后人称为“电学中的牛顿”。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他的父亲被斩首。这一打击不仅使年轻的安培精神痛苦,并导致家境贫穷,使他失学了.在彷徨中,他读了哲学家卢梭的一本关于植物学的著作,它像火炬一样重新燃起了他对科学的热情,从此他更加刻苦地投入到自学中去。在学习和研究问题时,思想高度集中,专心致志,简直达到了那种忘我的痴迷程度。故事一:为了专心研究问题,怕别人来打扰他,安培就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了一张“安培先生不在家”的字条。这样,来找他的人看到字条后就不会再敲门打扰他。有一天,他在家中思考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便走出家门,一边散步一边思考这个问题。他在马路上走着走着,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便转回身向家走去。他一边走一边还在聚精会神地思考着问题。当他返回自己的家门口时,抬头看见门上贴着“安培先生不在家”的那张字条,自言自语地说:“噢!安培先生不在家,那我回去吧!”说完,回头就走了。故事二:安培正慢慢地向学校走去,边走边思索着一个电学问题。经过塞纳河的时候,他随手捡起一块鹅卵石装进了口袋。过一会儿,又从口袋里掏出来扔到河里。到学校后,他走进教室,习惯地掏怀表看时间,掏出来的却是一块鹅卵石。原来,怀表已被当作鹅卵石扔进塞纳河里去了。故事三:傍晚,安培在街头散步,突然想到一道物理题目,就向前面的一块“黑板”走去,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在“黑板”上演算起来。可是,“黑板”竟开始向前移动!全神贯注的安培,因为题目没有算完,就不知不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