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祖父的园子学习目的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课时安排1课时A案教学过程一、读诗导入,提醒课题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经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1.用本人喜爱的方式再读文。2.找出本人最喜爱的段落先本人练读,再读给同伴听。3.想一想,你什么喜爱本人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四、汇报交流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特别可爱;“我”对它们特别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妙的童年,让“我”对那儿的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学生答复后,追咨询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本人的体会读出来。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1)预设学生喜爱的事情可能有: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理由是多元的,能够是:“我”爱祖父的模拟行为;“我”的举止特别天真、幼稚;“我”的举止特别可爱;等等。②事实上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理由能够是:“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特别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如此的举止让我想起本人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因此丢下黄瓜追蜻蜓了。理由能够是:“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特别喜爱的缘故,如此的事情,在小孩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如此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由,快欢乐乐,等等。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理由能够是:“我”特别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欢乐;等等。(2)作者为什么能写得如此有趣?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如此做,如此说,把小孩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作者写得特别详细,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详细生动,使我们好似就看到“我”一样。等等。3.文章后面的几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假设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1)你从中体会到什么?预设的答案可能有: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由,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由、快欢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欢乐和自由,因此,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欢乐,都是那样美妙,充满活力。(2)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欢乐心情读出来。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遭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妙。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妙。2.摘抄课文能表达童真童趣的句段。B案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1.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2.介绍作者。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场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畅,同时考虑: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点读出来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言之有理的,都应该鼓舞。学生可能的会有如此的印象:(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点。(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欢乐。(3)祖父的园子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