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手足口病的救治件•手足口病概述•危重手足口病的诊断与鉴别•危重手足口病的救治原则与措施•危重手足口病的护理与康复•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目录contents01手足口病概述定义与特点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接触传播。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口腔疼痛、发热、手足疱疹等,通常在发病后1-2周内痊愈。危重手足口病是指病情严重,可能导致死亡的病例,需要及时救治。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但春秋两季更容易传播。手足口病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容易爆发流行。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为3-5天。手足口病的症状包括口腔疼痛、发热、手足疱疹等,疱疹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疼痛明显。危重手足口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嗜睡、肢体抖动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02危重手足口病的断与危重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呼吸系统受累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神经系统受累嗜睡、精神萎靡、头痛、呕吐、惊厥等循环系统受累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等鉴别诊断其他病毒感染如水痘、风疹、肠道病毒等,可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其他疾病如脑膜炎、脑炎、肺炎等,可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病情评估01根据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症、重症和危重症三个等级02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呼吸衰竭、循环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救治03危重手足口病的救治原与措施基础治疗010203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稳定营养支持确保患儿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使用机械通气。密切监测患儿血压、心率等循环指标,及时处理循环功能障碍。给予患儿足够的营养支持,包括肠内和肠外营养。并发症的防治防治脑炎控制心肺疾病预防感染密切观察患儿神经系统症状,及时处理脑水肿、颅内高压等并发症。预防和治疗心肺疾病,如肺炎、心脏疾病等。加强患儿的护理,预防感染的发生。特殊治疗手段免疫治疗其他特殊治疗对于重症病例,可以考虑使用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等免疫治疗。根据患儿病情,可采用其他特殊治疗方法,如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抗病毒治疗在病毒感染的早期,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04危重手足口病的理与康复护理要点生命体征监测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漱口,以预防口腔感染。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患处,以防继发感染。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康复指导运动康复心理康复健康教育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以增强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力。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克服恐惧和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家庭护理家庭环境保持家庭卫生清洁,定期开窗通风,勤晒衣被。日常护理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避免与患者亲密接触。病情监测如发现患者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05手足口病的防与控制疫苗接种疫苗种类目前国内已上市的手足口病疫苗主要有EV71型疫苗和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接种对象主要针对6个月至5岁的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的易感人群。接种程序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建议在12个月内完成全程接种。个人防护措施勤洗手010203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勤洗手。戴口罩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外出时可佩戴医用口罩。避免接触患者家长应避免让孩子接触患者,尤其是口腔、手、足等易感染部位。公共卫生措施监测与报告医疗机构应加强手足口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并隔离治疗患者。环境卫生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保持环境清洁、通风,对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定期消毒。健康教育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06案例分享与典型病例介绍病例一患者男,3岁,因高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就诊。入院后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