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杰读《致教师》有感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XX县区第五中学党志峰回首近两个月的暑期生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在我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记,不断在我心头萦绕。其中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吴非老师对成功教育的不懈追求,而这期间他对学生想象力的关注与培养,更是引起了我的深思。现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是对想象力高度的评价,也是对想象力作用的充分肯定,而反观我国当前教育,想象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如何呢。有这样一则报告似乎可以给我们解答,调查者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请被测试者回答这是什么。结果,当问到机关干部时,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都用求救的眼光看者在场的领导。领导沉默许久,说:“没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回答你的问题呢。”当问到大学生时,他们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回答的问题。当问到初中生时,一位尖子学生回答:“是零”,一位差生喊到:“是英文字母o”,他却遭到班主任的批评。最后,当问到小学一年纪的学生时,他们异常活跃地回答:“句号”、“月亮”、“烧饼”、“乒乓球”、“老师生气的眼睛”、“我家门上的猫眼”、""事后,调查者给这次测试起了题目:“人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也许因为我们的教育规矩太多,太具体,学生从孩提时期想像力的一次次碰壁的打击下,日益萎缩,以致后来想像的空间愈来愈小,思维意识里再也激不起半点波澜。当然,制约学生想象力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当今社会价值体系的脆弱、各种外来思潮的冲击以及功利性思想的腐蚀等等,使教育这片原来的净土被污染得有些不堪。而这些是现状,是事实,我们必须正视,而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天地里自由飞翔,才是我们作为人民教师最应该做的。第1页共2页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必须千方百计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进行想象活动的直接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与活动倾注了兴趣与热情,就可能驱使他们去努力想象研究的对象。世界地图太常见了,为什么只有魏格纳才能由此想象到“大陆漂移说”呢。物体发霉长了绿毛也是司空见惯的,为什么只有弗莱明才能由此想象到其中的杀菌物质,发明了青霉素呢。原因在于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与热爱,使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和科学产生联系,进行创造发明。所以美国哲学家查尔斯说:“想入非非是通向科学探索的必需的和首要的步骤。”有了兴趣与热情,就具备了想象的基础与方向,但这并非是想象的终结。毕竟信息社会给学生带来了许多值得关注的对象,可转移到学习上来的东西又不多,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譬如,语文课学习李白的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启发学生听着老师的讲解,闭目凝思,想象这样的画面:站在一叶顺江而下的小舟之上,满天彩霞把江水映红,远处传来猿猴的啼叫。数学课解应用题,指导学生寻找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关系,为了搞清楚各种关系,可在脑海中将各种数据变为线段,把抽象的东西变成形象的,帮助解题。写作文更离不开想象,有时可用续写名篇的方;美术课也是如此,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画出较完美的作品。另外,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增加头脑中表象的储存量,这样想象就有了素材,能够展翅翱翔。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爱迪生从11岁起就阅读了百科全书和牛顿的许多著作。最终,杜甫写出了数百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爱迪生有了一千多项发明。我们在感叹这些大家想象力丰富的同时,更应从他们的勤奋中获知想象之源。想象是创新的源泉,而创新又是一个民族发展与进步的灵魂和动力,教师是学生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不断发展的引路人,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知识型人才的重任,为什么不开拓心灵的净土,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展翅高飞呢。发表于2010年9月10日《临邑大众》第482期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