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园地选择与建园本章要点:园地选择的要求园地选择应注意的问题园地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园艺作物种植制度第一节园地选择一、自然条件(一)地形、地貌1、地面平坦程度:包括地势高度、坡度、坡向、地面径流、排水出路、雨涝等2、形状和方位3、河流、沟渠、道路4、其他(二)农业气象条件(三)土壤条件1、土壤物理性状、土层结构、土壤类型和酸碱度2、土壤肥力,保肥性,透水性3、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元素含量,有无植物缺素历史4、春季地温回升情况(四)水源1、地下水位,全年变化情况2、水源种类,分布情况,水量及变化情况3水源利用情况、水利条件等(五)肥源1、肥料来源、位置、分布、距拟选地区的距离2、各肥源肥料种类、数量、质量及供应情况3、肥料利用情况4、当地积肥情况及可利用的绿肥种类(六)能源二、社会经济条件(一)市场需求1、销售对象2、销售范围3、消费习惯及消费水平4、流通情况(二)交通与运输1、交通:距离和交通2、运输:形式和能力(三)拟建园地的基本情况1、人口、劳力状况2、经济状况3、农业生产及其技术状况4、基础设施、设备状况5、其他三、有害因素(一)污染源(二)病虫害(三)兽、鼠害第二节园地规划与设计一、土地利用规划(一)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1.合理利用土地,减少非生产用地,做到地尽其力,寸土必争,使土地达到最经济有效的利用。2.根据建园的目的,对于土地的利用进行合理布局,以便于进行规模生产管理,适于机械作业,节省劳力。3.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尽量节省投资,并充分考虑发展需要。第三节园地规划与设计(二)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和程序1.掌握地形图、现状图、土壤状况及国家对该地区的长远规划图,进行综合分析。2.按照建园的目的、规模、农业技术要求、生产管理要求及自然情况(如水源、排水出路等)作综合的考虑研究,确定保护地、露地栽培区和各项基本建设的布局,提出几种规划方案,分析比较,选出最佳规划方案。3.实地考察,征求有关技术、业务部门的意见,现场讨论研究。4.根据现场讨论意见进行修订,作出土地利用规划,报有关领导部门审批。二、小区规划根据建园方的要求及园区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各种植区、观光区和娱乐区。(一)果园(二)菜园、花园1、露地栽培区与设施栽培区的布局与配置(1)露地栽培区(2)设施栽培区及育苗区园地的选择、保护地类型和数量的确定、保护地和育苗区的布局2田区的划分方位、形状、大小三、防护林规划防护林所选用的树种应具备以下特性: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生长迅速、枝叶繁茂,乔木高但不一定很大,抗逆性强,尤其抗风力强,与栽培的园艺植物无共同病虫害,容易间伐。四、道路系统规划在规划设计种植园道路时应与小区,防护林,排灌系统等统筹规划。无论是果园,还是菜园、花圃都必须合理规划建设道路系统。种植园中良好而合理的道路系统,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种植园道路系统规划的原则是:①便于运输;②便于机具通行;③便于渠道和园艺作物栽培管理;④尽量少占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⑤运输道路应尽量与渠系平行。减少道路建筑物以减少投资。平地种植园的道路规划设计主路、干路、支路依次按6~8m、4~6m和2.5~3m的宽度设计山地种植园的道路规划设计一般山地种植园的主路可以盘山而上或呈之字形上山,其坡度要小于5度~7度,转弯半径大于10m。干路一般沿等高线设置于山腰或山脚,坡度一般不超过12度五、排灌系统规划排灌系统规划设计,它是整个种植园规划设计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排灌系统设计更应注意水土保持和节水问题。(一)灌溉系统规划设计喷灌或滴灌是较为现代化的节水自动化灌溉技术。二)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种植园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主要是解决土壤水分和空气的矛盾。1.明沟排水2.暗沟排水六、建筑物规划具备一定规模的种植园都应有一定的建筑物配置,主要指管理用房和生产用房,如办公室、财务室、工具室、车辆库、农药库、肥料仓库、包装厂和园产品贮藏库等。办公室、财务室、包装场、配药场和园产品贮藏库应设立在交通方便,空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