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库管理规定第一条选择适宜的场地和库房钢材的保管场地或仓库,应选择在清洁干净、排水通畅的地方,远离产生有害气体或粉尘的厂矿。在场地上要清楚杂草及一切杂物,保持环境清洁。在仓库不得与酸、碱、盐、水泥等对有侵蚀性的材料堆放在一起。库房应根据地理条件相选定,一般采用普通封闭式库房,即有房顶有围墙、门窗严密,设有通风装置的库房。库房要求晴天注意通风,雨天注意关闭防潮,经常保持适宜的储存环境。第二条大型钢材、钢轨、薄钢板、钢带、硅钢片、大口径钢管等可以露天堆放,厚度小于4毫米的钢板在普通库房内保管,厚度大于4毫米的钢板可于露天苫垫保管,厚度不大于4毫米、成卷交货的钢板,如在库内保管有困难,于露天保管时,必须将垛底垫高,卷板上喷防锈油。壁厚小于3毫米的管材不分直径大小,存入库房内保管,等于或大于3毫米的管材,可在露天保管。直径在10毫米以内的管材,不分壁厚大小,存入库房内保管。中小型钢、盘条、钢筋、中口径钢管、钢丝及钢丝绳等可在通风良好的料棚内存放,但必须上苫下垫,小型钢材、薄钢板、钢带、硅钢片、小口径或薄壁钢管、各种冷扎、冷拨钢材以及价格高、易腐蚀的金属制品可存放入库。第三条合理堆码,先进先发堆码的原则要求是在码垛稳固、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做到按品种、规格码垛,不同品种的材料要分别码垛,防止混淆和相互腐蚀。禁止在垛位附近存放的钢材有腐蚀作用的物品。垛底垫高、坚固、平整,房子材料受潮或变形,同种材料按入库先后分别堆码,便于执行先进先发原则,露天堆放的型钢,下面必须有木垫或条石,垛面略有倾斜、以利排水,并注意材料安放平直,防止造成弯曲变形。以码方型或井字形垛为益,采用前后交错,分层分件计件的方法堆码,一般每平方米堆放0.8—6吨。堆码高度,人工作业的不超过1.2m,机械作业的不超过1.5m,垛宽不超过2.5m。垛与垛之间应留有一定的通道,检查道一般为0.5m,出入通道视材料大小和运输机械而定,一般1.5-2.0m.垛底垫高,若仓库为朝阳的水泥地面,垫高0.1m即可,若为泥地,须垫高0.2-0.5m。若为露天场地,水泥地面垫高0.3-0.5m,水泥面垫高0.5-0.7m.露天堆放角钢和槽钢应俯放,即口朝下,工字钢应立放,钢材的“[”槽面不能朝上,以免积水生锈。第四条保护材料的包装和保护层钢厂出厂前涂的防腐剂或其他镀覆及包装,这是防止材料锈蚀的重要措施,在运输装卸过程中须注意保护,不能损坏。丝扣钢管要在丝扣处喷油,以防锈蚀。可延长材料的保管期限。第五条保持仓库清洁,加强钢材防护对于有特殊防护要求的钢材在入库前要注意防止雨淋或混入杂质,对已经淋雨或弄污的材料要按其性质采用不同的方法擦净,如硬度高的可用钢丝刷,硬度低的用布、棉等物。钢材入库后要经常检查,如有锈蚀,应清除锈蚀层。一般钢材表面清除干净后,不必涂油,但对优质钢、合金薄钢板、薄壁管、合金钢管等,除锈后其内外表面均需涂防锈油后再存放。对锈蚀较严重的钢材,除锈后不宜长期保管,应尽快使用。钢材的保管期为一年半,但在库内保管的如无锈蚀可适当延长。第六条钢材入库:所有钢材购进后必须按规定进行验收入库,验收入库时采购人员、保管人员或质检人员需按订货合同对到库钢材品种、规格、数量、外观质量以及质量证明书进行核对,对于合金裂化钢管须按总部入库验收大纲规定进行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采购人员、保管人员必须在入库单上签字,采购部门提供合同或框架协议订单、入库单和供应商的发票,财务人员核对无误后,据此入帐。钢材入库后,仓库保管人员必须分清批号、进库日期,分类摆放整齐,定期检查,及时整理,避免储存管理混乱。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全面清点库存,对钢材实存数量与仓库保管帐、卡进行核对,以确保帐单相符,帐实相符。第七条质量验收:1、钢材质量证明书与本规程相应品种规定核对并与实物核对。1)根据国家标准GB247-76《钢材验收、包装、标志和证明书的一般规定》的规定“每批交货钢材必须附证明该批钢材符合标准要求和订货合同的质量证明书”。2)验收前首先以证明书核对本规程的有关规定。凡证明书中的内容、数据指标,不符合规定的均视为不合格,通知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