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文化》!""#年第$期总第#%$期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李蔚然’#(!(年%月生),男,安徽太和人,南京市博物馆,研究员。论明代南京城李蔚然’南京市博物馆江苏南京!#"""%)考古学现在的南京城,是明代初年的都城,又称应天府城,它北控大江,南凭聚宝,东傍钟阜,西接石头,气势宏伟,规模宏大,不仅是我国第一座砖石合砌的大城,在世界城垣建筑史上,也享有重要地位。为了防卫需要,这座范围广阔的明代初年都城,不但将奴隶社会末期的越城、金陵邑城、六朝时期的建康城和周长%"余里的南唐金陵城包括在城内,城中还分布石头、马鞍、四望、狮子、鸡笼、覆舟、龙广诸山。在封建割据与冷兵器时代末期,地物、地貌、地理环境,则起着消灭敌人保护自己的有效作用。这是决定明南京城既非正方形,亦非长方形的主要因素。破和立是相对的,不破则不立。所谓“改筑”,也就是先将%"余里的南唐土城夷平后,改筑为砖石结构新城,但它必须把位于钟山之阳的“新宫”包括在改筑后的新城之内。即由现在的通济门向东,经光华门、中山门、半山园西折至鸡笼山,而接南唐时的北城,如果这一计划实现,改筑后的新城长约*"华里左右。由于地理环境和地貌等各种原因,建至鸡笼山时,对原“改筑”规划作了较大修改。“新宫”背倚钟阜,可作天然屏障,南凭秦淮,以便引水濠,东环平岗,无须重兵防守,西临杨吴城濠、溶溶青溪流经宫墙之下,水抱山环,毓秀钟灵,闹市隔绝,无处一隅,此乃“作新宫钟山之阳”+#,的关键所在,是南台旧宫所不能比拟的。一-都城必须指出,误引史料或引用不全,可能使问题的研究走向极端。改筑时的南唐金陵城绝不止“二./0102345678/0938:;<==;<2658/0><232678/01070513545001<518/04064?<@/39<=@623A8365B./0102345678/0938:4<80;<2658/0><232678/08?<7739<518?<10B./0?0;0?08/?000<235A9=C1354C?><51328?398D3E@0?3<=@<=<9021328?398<511070513541328?398<=654F<54G3H3I0?BJ0:;6?12KL354M:5<28:N<5O354P38:1070590内容提要明代南京城,城垣走向根据防御需要和地理形势而定,城门的设立以方便出入和商业往来为目的,并由市区、宫城区、沿江军事区三大区域组成。关键词明代南京城防御中图分类法JQRQ文献标识码S!"图一!!南京明故宫图"摘自明南京都城图#十五里四十四步”,由现在的中华门至北门桥,汉西门至逸仙桥,即使用今尺度量,其周长最少也有$%里左右"今尺长$$&$$厘米,明与五代尺长均为$’&’%厘米,里长$(%步#。笔者所知金陵城的建筑,主要有前后两次。一次是“金陵城成,陈彦谦上费用之籍”,这就是《景定建康志·城阙志》所载的“二十五里四十四步”"宋尺$%&)*厘米、小于南唐尺与明尺#。另一次是徐知诰“广金陵城二十里”,在扩大金陵城的同时“营宫城以备吴主迁都”+*,。将陈彦谦所筑和徐知诰扩大的城墙合在一起,其周长约合今-%里左右,如果再将今通济门、光华门、中山门、半山园西折至鸡鸣寺接南唐北城墙,合起来约.%华里左右。它仍然属于旧城的改造,也就是文献中所谓的“改筑”,所以它不包括后湖经狮子山至石头城段。在杨国庆先生《明代南京城墙建造年考略》+$,一文中关于“建造年代上限界定”,引用洪武五年“免应天、太平、镇江、宁国、广德五府秋粮诏”,认为应天府城的建造始于’$((年以前,.%余里的新城已开始建筑,杨先生所说的“新城”包括不包括后湖至石头城段,姑且置之论,其实这不但否定了元至正二十六年八月"’$((年#“改筑应天府城”的文献记载,同时误引文献则使自己走向非正确的道路。洪武五年免秋粮诏,应看作是一篇结合免纳秋粮、抚慰五府百姓的诏告,与改筑应天府城毫无关系。朱元璋是’$.*年"元至正十二年三月#“入濠”参加反元斗争的。’$.(年攻入集庆,’$(/年称帝于应天,也就是说朱元璋自攻入集庆至应天称帝在南京的时间仅十有二年,至’$)*年"洪武五年#下免五府秋粮诏,尚不足’(年,那么诏文中的“兵屯建业十有八年”又从何时算起呢?自元至正十二年冬“贾鲁国濠”,十三年南“略定远”,十四年冬“设伏于滁”,十五年“分工甓城”,元兵’%万攻和“拒守三月”,朱元璋在历次攻城守土的战斗中+-,,得到当地人民物力、财力等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