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对接及绝缘层的恢复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劳动技术八年级教材第一单元《电工技术——家庭照明电路应用》。本单元内容包括照明电路基础、照明电路安装基础实验、照明电路安装综合练习、家庭用电及维护。本堂课是照明电路安装基础实验中的练习——导线对接及绝缘层的恢复(P19-21)。导线的对接与绝缘层恢复的关键点与质量要求:(1)导线对接的关键是两根导线要缠绕紧密,缠绕长度是导线直径的10倍,钳头不留毛刺。(2)恢复绝缘层可采用的是1/2叠包法:绝缘胶布包缠时,每圈压叠上一圈胶布半幅布宽。绝缘层的恢复必须保障不漏电,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日趋完善,逻辑思维逐渐形成,但对电的知识的了解还有限,他们在《科学》课中已学习过部分电学基础,会看简单的电路图,能识别串、并联电路,会用物理实验器材按图连接。而劳技课中的电路连接与物理实验室中的是有很大区别的,劳技课中的电路连接是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不按技术规范操作容易引起安全事故。部分同学特别是男生对操作有很大的兴趣,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本班学生由于刚开始学习电工技术,浓厚的兴趣和较低的技能会在课堂产生冲突,需要注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会小截面单股铜芯导线对接的一般方法——铰接法;②学会绝缘层恢复的方法之一——1/2叠包法。2、过程与方法:①在导线的对接与绝缘层恢复活动中,感受单股铜芯导线软硬特性和绝缘胶带的使用方法。②在独立技能体验活动中,练习剥线钳、钢丝钳、尖嘴钳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形成规范操作与安全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导线对接及绝缘层的恢复;难点:导线连接的紧密可靠、绝缘层绝缘性能良好。教学准备1剥线钳、钢丝钳、尖嘴钳、单股铜芯导线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观察过别人连接导线吗?他们是怎么做的?2、复习:导线绝缘层的剥削①使用电工刀剥削;②使用剥线钳剥削。1、思考回答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2、回忆剥削长度的要求。调动学生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新课学习(一)(板书)一、导线的对接示范讲解提问:请学生描述你所知道的导线对接是怎么样的。一般都是直接拧起,如图(提示技术要求:缠绕紧密,缠绕长度是导线直径的10倍,钳头不留毛刺)这种方法仅限于多股小直径导线。对于单股铜芯导线我们的做法是:1、剥绝缘层,X交叉(图1-18);使用剥线钳剥削绝缘层时,建议剥去10厘米左右(这一长度到底要多少,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对接后讨论)。2、铰绕2~3圈扳直(图1-19)感受一下单股铜芯导线的软硬度。3、紧贴并绕6圈(图1-20);说明为什么是6圈。根据上一步的感受以决定是用手直接操作还是借助于工具。工具的使用如下:用钢丝钳夹住对接线的中间,利用尖嘴钳的无花纹部分进行扳动。4、剪头平口(图1-21)。剪去多余的导线,将切口钳平,不留毛刺。学生操作教师巡查。1、了解不同导线的对接所用的缠绕方式是不一样的,但技术要求是相同的。2、跟随教师进行单股铜芯导线对接练习。思考:①绝缘层剥去多长为合适。②为什么要将切口钳平不留毛刺。1、感受单股铜芯导线软硬特性。2、会单股铜芯导线的对接。3、初步形成规范操作与质量的意识。23、反馈与评价(一)展示学生的作品,围绕技术要求进行评价讨论。①为什么我们要做到缠绕紧密,缠绕长度是导线直径的10倍;(减少接头的发热量,增强连接处的机械强度)②钳头不留毛刺。(设伏笔,可不马上回答。如有学生说出答案,马上加以肯定)有毛刺会刺穿缠绕的胶带,导致导体外露。对比自己的作品加以改进。规范操作提高质量加强安全意识4、新课学习(二)(板书)二、恢复绝缘层示范讲解请学生描述你所知道的胶布缠绕是怎样做的。一般是随意缠绕,厚度不均匀(提示技术要求:厚度均匀,叠加部分为胶带宽度的1/2,需双层)1、自一端完整处开始,已45度角自左向右缠绕(图1-22);起始端必须在导线绝缘层上缠绕至少一周。2、每圈压叠带宽的1/2,缠绕至另一端完整处(图1-23);以45度开始可确保叠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