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知识能力目标:1、识记文中重要字词,了解作者。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说明内容,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3、体会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特色。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一、导入新课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如诗如画的大自然正悄悄地向我们传递信息。今天,我们将跟随着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密码,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二、走近作者。课件展示《作者简介》,学生齐读。三、解题: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读1、2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回答。2、用1、2自然段里面相关的短语来具体回答: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如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学生在文中找后回答。课件展示如下词语,学生朗读: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孕育果实、果实成熟、叶子变黄、北雁南飞、衰草连天、风雪载途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燕子)翩然归来、(各种花)次第开放、3、除文中描述的这些大自然的语言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呢?也试着用一个短语来回答。4、看画面,用精炼的句子来描述大自然的语言。四、理清课文内容层次,概括内容要点。1、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现象,形象的说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用一个科学名词来说,就叫会什么?——物候。2、这篇文章围绕物候讲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呢?速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3、老师总结,课件展示。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二是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三是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四是物候学的研究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五、重点研读第三部分:影响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1、分小组合作探究,看看各个因素是怎么样影响物候的来临的?2、四大组朗读、讨论,推荐代表来讲解。3、老师适时展示课件,四个要素对物候的影响。六、农谚集锦1、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有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你知道哪些农谚里面包含的有物候知识。学生回答。2、老师展示课件:农谚集锦,学生朗读记忆。七、关于二十四节气物候知识的运用对农业丰产在非常大的帮助,我国的科学家们在物候观测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它对我们的农业生产很有意义。你知道哪些节气?又知道哪些与节气有关的谚语呢?如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正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封了地,小雪河封严;大雪江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蝉惊蛰始鸣,白露绝鸣;蟋蟀清明初鸣,秋分终鸣;大雁清明始现,秋分绝见;蟾蜍清明出现,寒露不见;青蛙春分初鸣,秋分终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