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一、概述.........................................2二、适用范围.....................................2三、设计参数的确定...............................4四.总图的主要内容...............................7五、无损检测....................................8六.焊后应进行整体热处理的压力容器:............11七、总结........................................122一、概述1、压力容器设计应满足化工工艺要求,即完成指定的任务。2、对于容器零部件机械设计,应满足如下要求:1)、强度2)、刚度3)、稳定性4)、耐久性5)、密封性3、压力容器的分类:1)、内压容器:指容器内部承受流体的压力者;2)、外压容器:指容器外部承受流体的压力者:外压容器中,当容器的内压力小于一个绝对大气压(约0.1MPa)时又称为真空容器。4、根据其压力高低、工作介质的危害程度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压力容器划分为三类,其中第三类容器最为严格。1)、第三类压力容器2)、第二类压力容器3)、第一类压力容器5、第三类压力容器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三类压力容器:1)、高压容器;2)、中压容器;3)、中压贮存容器;4)、中压反应容器;5)、低压容器;6)、高压、中压管壳式余热锅炉;7)、中压搪玻璃压力容器;8)、使用强度级别较高的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9)、移动式压力容器,包括铁路罐车、罐式汽车和罐式集装箱等;10)、球形贮罐;11)、低温液体贮存容器。6)、压力容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一一对应的关系):压力容器失效形式压力容器设计准则强度失效强度失效设计准则刚度失效刚度失效设计准则失稳失效稳定失效设计准则泄露失效泄露失效设计准则7)、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用钢材的质量及规格符合相应的国标、部标和有关技术条件要求,并应由平炉、电炉和氧化炉炼制;压力容器非受压元件用钢必须有良好的可焊性。二、适用范围考虑容器的使用条件(如设计温度、设计压力、介质特性和操作特点)确定该设备应遵循的标准。若同时需要满足几个标准时,应按较严格的执行。《GB150-1998》适用设计压力≤35Mpa的压力容器;(应力分析、验证性实验分析、用可比的已投入使用的结构进行进行对比经验设计)3设计温度范围按钢材允许的使用温度确定;不适用直接用火焰加热的容器;核能装置中的容器;旋转或往复运动的机械设备(如泵、压缩机、涡轮机、液压缸等)中自成整体或作为部件的受压器室;经常搬运的容器;设计压力低于0.1Mpa的容器;真空度低于0.02Mpa的容器;内直径小于150mm的容器;要求作疲劳分析的容器;已有其他行业标准的容器。如制冷、制糖、造纸、饮料等行业中的某些专用容器和搪玻璃容器。《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适用1.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不含液柱静压力);2.工作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等于2.5Mpa.L(内直径大于等于150mm,且容积大于等于0.025m3;)3.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以及介质最高工作温度大于或者等于其标准沸点的液体。(其中,超高压容器应当符合《超高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非金属压力容器应当符合《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的规定,简单压力容器应当符合《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的规定。注:容积,是指压力容器的几何容积,即由设计图样的尺寸计算并且圆整。一般应当扣除永久连接在压力容器内部的内件的体积。容器内介质为最高工作温度低于其标准沸点的液体时,如果气相空间的容积与工作压力的乘积大于或等于2.5Mpa.L时,也属于本规程的适用范围。不适用范围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氧舱;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适用范围内的余热锅炉;正常运行工作压力小于0.1Mpa的容器(包括在进料或者出料过程中需要瞬时承受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的容器)旋转或者往复运动的机械设备中自成整体或者作为部件的受压气室(如泵壳、压缩机外壳、涡轮机外壳、液压缸等)可拆卸垫片式板式热交换器(包括半焊式板式热交换器)、空冷式热交换器、4冷却排管。《GB151-1999》适用范围公称直径DN≤2600mm;公称压力≤35Mpa的压力容器;设计温度范围按金属材料允许的使用温度确定。不适用范围直接受火焰加热的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