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三单元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标及学习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概述中共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了解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影响。体会爱国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在民族危机中所变现出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基于中共一大、二大的召开,概述中共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中共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了解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等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高考回眸】(2003上海)遵义会议就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并且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是由于(C)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B.红军尚无作战方针C.军事指挥出现严重失误D.敌军采用碉堡战术【知识结构】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1919、5、4)1、背景政治: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家,国内阶级矛盾加深。(根本原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阶级:无产阶级力量思想: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解放。国际环境: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导火线)(美、英)2、过程:地点主力口号结果第一阶段北京学生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二阶段上海工人取得了初步的胜利[要点补充]①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体现出五四运动反帝反封性质)“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得到实现)②在中国工人阶级罢工打击下,五四运动斗争取得初步胜利:北京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③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影响:⑴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其彻底性不是指斗争的结果,而是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⑵各阶层的作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的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⑶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⑷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条件: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建立(最早:1920年上海最早、陈独秀)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有利的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大会的召开:时间内容意义中共一大(上海——浙江嘉兴)1921通过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党的奋斗目标……党今后的中心工作……党的中央机构……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二大(上海)1922正确分析中国的国情(社会性质、革命敌人、革命性质)制定革命纲领(最高、最低纲领)确认中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共三大1923通过中共和国民党合作的决定国民党一大1924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三大政策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要点补充]1、中共一大后,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的表现:①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②代表的阶级利益: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利益,还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④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2、革命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三、以国共第一次合作为基础的国民大革命(1924-1927)1、合作的条件:⑴中共在革命实践中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京汉铁路大罢工⑵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⑶孙中山愿意与共产党合作(捍共和失败,困惑,而十月革命成功、五四运动受鼓)⑷共产国际的帮助2、实现:⑴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⑵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⑶合作的方式:党内合作3、实践:——国民革命运动兴起①性质: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