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在教材第78-87页。这是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学习,感受小说所反映的人与人关系的淡漠炎凉,领会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小说明线、暗线交织的结构安排,理解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2.学习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懂得这些手法的作用。3.理解侧面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领会作者以小见大的创作特点,掌握小说的主题。过程与方法1.教师请学生分别按照不同的人称复述课文,一方面梳理小说主要情节,一方面从不同角度理解小说主题。2.设置问题,使问题逐步推进,带领学生把握小说的叙述线索。3.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讨论,评价人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领会小说中描绘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炎凉,感受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2.学生领悟“我”的善良、纯真,感受“我”对于勒叔叔的同情心,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理解作者铺排的悬念、巧妙的构思,学习小说明、暗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2.领会侧面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主题所起的作用。3.学习心理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难点1.领会作者选取典型事件、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2.结合现实社会、自身生活经验理解小说主题。教学突破1.教师要求学生以不同人称复述课文,从而让学生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感受,领会小说主题。2.学生结合朗读中的感性认识对菲利普夫妇作出评价,同时需要在文章中找出依据。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第一课时前,了解莫泊桑的有关作品及写作风格。2.第二课时前,准备莫泊桑的另一篇代表作《项链》,以供学生对比学习。学生准备1.第一课时前,翻查字典,解除生字词的障碍。2.第二课时前,尝试口头或笔头按照顺叙改写小说,体会与原文有何不同效果;思考教师布置的课后思考题。教学步骤(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1.结合中国古诗《七步诗》,导入新课。2.组织学生分组、分人称复述课文。3.设置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把握小说叙述线索。4.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主题。5.布置课后思考题。学生活动1.背诵《七步诗》,体会诗作创作背景。2.分组、分人称复述课文。3.通过教师引导逐步深入小说叙述中心。4.梳理小说线索,明确小说主题。5.思考课后习题,准备进入下一课时的学习。一、导入新课,通过复述梳理小说情节(约分钟)二、设置问题,逐步推进,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叙述线索(约分钟)三、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主题(约分钟)教学步骤(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1.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指导学生领会悬念设置的作用。2.朗读教学,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3.学习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4.组织学生自主研讨对菲利普夫妇的评价,深入理解小说主题。学生活动1.学习小说巧妙、合理的结构安排,掌握悬念设置的作用。2.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3.领会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特点所起的作用。4.自主阅读、探讨、评价菲利普夫妇,有理有据的评价人物形象。一、引导学生体会小说的结构安排(约分钟)二、认识小说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约分钟)三、结合人物形象的理解,引导学生自主评价(约分钟)本课总结《我的叔叔于勒》是这个单元中唯一的一篇外国文学作品。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这篇小说结构上巧妙的构思、安排,以及把握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既要注意作品创作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又要把握作品创作的共通之处,从共通处切入,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板书设计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理解作品主题是欣赏文学作品的关键,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一定要根据作品本身进行文学欣赏活动。对于菲利普夫妇的评价就应该结合作品提供的所有线索来进行。培养学生从文中找依据的阅读习惯,在以后的学习中迁移运用。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1.请给下面加粗字词注音。拮()据()栈()桥牡蛎()褴()褛()阔绰()撬()开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