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八种物质的分类活动,90%学生能根据物质的外观识别金属与非金属,并能归纳出金属具有特殊的光泽、常温下大多是固体,大多是银白色等物理性质。(2)85%学生通过区分A、B物体哪个是属于金属材料的实验设计进一步体验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3)通过列举常见金属的性质,80%学生能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推测其用途。2、科学探究:体验A、B筷子是否是金属材料的探究活动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的学习,初步建立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规律。4、STSE:体会人类对金属的利用与科技、环境、社会的密切关联学情分析:1、金属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所以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2、“围绕各领域的具体内容目标设计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训练过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已具备设计一些简单实验的能力。3、九年级学生已经逐步由具体的形象思维慢慢过渡到抽象思维,但尚不稳定,仍需感性材料来辅助。重点难点: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用途难点:金属的延展性4教学过程4.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魔术引入,激发兴趣教师利用实物展示台表演魔术:记忆金属在热水中变成不同的形状并讲述:你们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它可不是一般的铁丝,而是一种特殊的金属材料。今天我们一起来寻找金属的一些性质。(板书课题)活动2:学生活动,通过对物质分类找出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师讲述】:请同学们把实验盒里的大烧杯拿出来。八支试管里有八种物质,它们分别是(汞、溴、铝、铁、锌、硫、碳、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的外形,如颜色、状态、光泽度等,根据这些特点快速的对它们进行分类。【学生活动,完成任务一】:任务一:对下列的8种物质分类,在任务单上写出分类依据。方法一:根据来分方法二:根据来分方法三:根据来分[在学生汇报分类结果时进行补充:(可采用追问的方式进行)](1)金属与非金属外观上的区别:金属有金属光泽,而非金属没有光泽。一般是银白色或灰色。教师可以追问:是否所有的金属都是银白色?你能举出例子吗?引导学生说出:金呈金黄色,铜呈紫红色(2)除汞外所有金属在室温下都是固体。非金属:有固体,更多的是气体,常温下只有溴是液体。师生共同完成下表:归纳金属与非金属在颜色、状态、光泽度方面的区别。活动二:小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组间评价方案,得出结论师:在寻找金属材料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个难题:(展示筷子:一双是金属筷子,一双是非金属材料制成的筷子)它们外形很像,我不知道哪支是金属材料制成的,哪支是非金属材料制成的?请大家帮忙一下,利用金属的一些性质,把它们区分开来。请同学们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找出金属筷子。要求是:可以借助一些仪器,也可以不借助仪器。组长在实验中做好方案的记录,用图或文字描述都可以。比一比哪组的方案最多。学生活动二:小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组间评价方案,得出结论。注:在小组交流方案时,让其他小组评价方案的合理性或对方案进行完善。教师在学生和其他小组介绍和评价方案时进行追问拓展:如:利用金属的导热性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追问:如何判断A比B的导热性好?对这2支筷子加热时间有无要求?用手触摸2支筷子的部位有无要求?(学生可能的回答:用手去触摸筷子。对2支筷子加热的时间要求相同。用手触摸2支筷子距离加热点大约相同位置。)那用手直接感知误差比较大,我们能否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进,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A筷子的导热性比B筷子好?(实验拓展)(教师可以逐步进行引导:热量从加热端逐渐向另一端传递,那么温度肯定是越远越低,如何把加热端的温度高,另一端的温度低用一个可以看得见的材料把它显示出来?教师也可以进行提示:如果给你提供凡士林,凡士林固体有一个特点就是加热后会熔化,能否借助这凡士林去设计?)师进行小结:刚才同学们利用金属一些物理性质:硬度大、熔点高、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等性质鉴别出了A是金属材料。师:A筷子主要的成分是铁,我们知道原先的铁肯定不是这样的形状,经过机器压成了这样的形状,(展示:铝箔)大家看,铝能被压成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