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学科语文教学内容《杜甫诗三首》第二课时年级执教授课时间自主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2.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3、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合作学习目标1.掌握一些古诗朗诵的常识,读出节奏,读出韵律,逐步提高诗歌朗读水平。2.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合作探究目标1.学习《望岳》,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学习《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合作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合作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引入课题创境引入齐背《望岳》背诵展标导学1、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2、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速读学习内容1自主合作初读诗歌,读出韵律美读互动交流朗读要求多种形式朗读巩固达标指名读、评价齐读学习内容2自主合作品读——读出意境美和情感美。听清要求互动交流诗歌的题目为《春望》,那么看到的有怎样的景象,请用语言描述一下。生描述、点评学习内容3自主合作感时忧国如:由“破”字想到了什么?脑海中浮现了一个废墟的场面,残垣缺瓦,到处显得非常的萧条。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杂草丛生的荒凉地。草木深,不仅表明人迹罕见,而且说明抛荒已久,明为写景,实为写感。简单的一个“破”“深”字把一幅满目凄然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互动交流巡视、指导交流学习内容4比较阅读—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2)《春望》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互动交流交流巩固达标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课堂小结《春望》这首诗是诗人忧乱伤春之作。诗的前四句即前半部分是诗人感时忧国的内容,都统在“望”中。诗人视域由远而近,由大而小,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象也由整体到部分,由混沌到清晰。借景抒情,由景见情,而不直抒其情,其情由隐到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层层袒露。从景与情的变化,使人可以想象诗人由翘首远望,慢慢地转入了低头沉思,从而进入了诗的后半部分——思家念亲。诗的后四句,是前半部分触发而出,又进一步有所发展。由前面的景,写到自己的情,又描出自身的形。诗人眺望春景,想望亲人,盼望军官,最后以望者的形象作结——一位稀疏白发的诗人,站在残破的长安城头,面对遍地草木,心思远方的亲人,老泪纵横,忧心忡忡,叫人怆然泪下。将前面感时、恨别之情概括无遗,又给人以实感,这也是诗人所擅长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