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____读《永和师魂》有感李国珍《永和师魂》是一本记录永和教育工作者教育成就的书,读过此书后,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深受启发。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宋代朱熹的两句诗对我很有启示。过去有一种说法,教师如果“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要我看来,现在“桶水”概念已经远远落伍了。我认为现代教师必须是“活水”,要源源不断的给学生提供活水,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无疑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做到这点,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博览群书,提高素质新时期既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教师就应该适应这一时代需求首先应当博览群书,掌握丰富的知识。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充分驾御课堂。否者,只能是手忙脚乱、无所适从,让学生看笑话。其次教师需要不断充电,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知识信息时代,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学习,做学习的参与者,实现“双赢”。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如果要讲到鲁迅的《故乡》这一课时,不妨讲一下《药》、《祥林嫂》、《阿Q正传》等一些课文的大致内容,再联系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在讲到孔子《论语》里边的一些内容时,可以穿插一些论语中的小故事,如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则时,可以穿插董遇利用“三余”时间读书的小故事;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则时,可以穿插晏殊实事求是的小故事等等。这样不仅更好的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使得课堂生动有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但要做到这些是不是就需要教师博览群书呢?二、要授学生以“渔”,而不要只授学生以“鱼”现代的学生不仅想从老师那里接受一些现成的知识,他们更想获取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学是学生与教师、文本、环境等外在要素互动的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激发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师的作用是利用材料、情景来组织对话、协作等互动性活动。现代的课堂应当是教师设计问题,引导讨论,从旁激发,支持并适时介入学生的学习。在形成及转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练习连串的解题技巧、策略,而是在与老师和同学的多边互动中建构理论及意义。“教师和学生在建构和完善自己的知识意义世界的同时,课堂的教与学应是双向,在教育系统这个大环境中真正地实现师生之间的生命和成长意义的融合、交流和互动。”(杨丽茹-建构主义教学观的要素、内在机制及主要特征-外国教育研究)。新时期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是交往;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三、全面解放学生,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我国形成了相对落后、保守封闭的教学观,它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已深深植入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教学过程成了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突出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控制学,学围绕教转,教学关系成为简单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的线性关系,教师始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独立品质丧失了,个性被压抑了;教也越来越走向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钳子”,导致教师越教,学生越不爱学,就越不会学,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自己是“苦行僧”。新时期的课堂必须是开放式的课堂,必须由封闭式的灌输向自主对话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和研究,鼓励学生自信,与学生真诚交往,与学生平等对话,在开放性的对话教学中生成新的意义。新时期的有效教学就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激发学习兴趣,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为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优质服务。四、要有“创新”头脑“创新”是指教师在新课程有效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对现有的理论不断超越,在教学理念上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