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哪得清如许,为有书本活水来——话题作文一例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为大家提供了一片充满情感的天地,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具有时代感和教育意义。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挖掘其写作素材,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我们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而且,在考场作文中恰当地运用教材中的素材,即可以让阅卷老师感到“似曾相识”,又能激起老师的高度赞赏——因为活学活用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 一、 审题: 这个话题容易和“宽容”相混。在实际的写作中,很多学生也犯了这个错误。遇上这种话题相近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比较不同的语素。具体到收容与宽容,不同的语素就是“收”与“宽”。区别不同的语素,又可以采用组词法,“收”可以组成收藏、收集、收获、收益、收到、收罗、收取、收养、收听,看看这些词语,我们可以发现大都表示把外面的东西拿到里面,或把分散的事物聚拢,或取回自己有权取、原本属于自己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宽”呢,可以组成宽限、宽大、宽待、宽宏、宽厚、宽恕,这些词都和宽待宽大有关。仔细揣摩这些词语,就可以明确这是两个有所不同的话题:“收容”是侧重讲兼收并蓄,而“宽容”是侧重讲宽大原谅;一是自己的行为,一是对他人的行为。打个比方说,母亲为儿子做了一盘菜,芹菜木耳肉丝,儿子不论芹菜、木耳,还是肉丝,都吃,这是儿子把这些菜“收容”到自己肚子中了。如果儿子挑三拣四,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母亲却说:“儿吃着不对味,看妈再给你炒个啥菜?”这是母亲对儿子宽容;或者惹母亲生气了,那是母亲不能宽容儿子的挑剔、任性。 二、 构思: 首先,可以从“谁收容”“收容什么”两个方面打开思路。想想高中一年级的课文及资料“谁”可以是高中生、荀子、马克思、马丁·路德·金、史怀哲、守旧老人、社会主义、大唐、蜜蜂、地球、仁爱等等。 高中生对于知识,应该不分要考的、不考的,不分老师讲的、老师不讲的,不分课内的、课外的,不分理科的、文科的,不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等等,只要于己有益的,都应该有所涉猎,应该架起心灵的天线,广泛地积累点点滴滴的知识。荀子博采百家,才成为诸子集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