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顶碗少年》学习目标: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有过失败的体验,很可能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容易激发起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情。但他们对“惊心动魄”的感受与理解可能不是那么深刻。这是上课之前我们就充分估计了的。另外,怎样在学习体验的同时受到语言的熏陶与感染,学习表达方法也是教师应该充分考虑的。教学重难点: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课前准备:1.课前选读哲理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2.课文最后一段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顶碗少年》。看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生自由发问。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二、检查预习1、读词语萦绕露天一摞惊羡歉疚陶醉附和肩胛座无虚席不知所措惊心动魄(1)挑生读(2)纠错(3)齐读2、听写词语萦绕惊羡歉疚陶醉附和座无虚席不知所措惊心动魄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小组合作,学习课文。要求:学习课文2——7段,1、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心情怎样?观众的反应怎样?2、用“_______”划出描写少年的句子,用“~~~~”划出描写观众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五、小组汇报,朗读体会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2.结合汇报让学生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六、思考、朗读,悟成功。1、白发老者是谁?他会对少年说什么?2、因为老者的帮助,因为少年的坚持不懈,第三次表演开始了,读课文6、7段。3、师范读。4、指导朗读。七、悟哲理1、面对这样坚持到底的少年,主持人走上舞台向他表示祝贺,同时向他提问:是什么让你坚持下去?你就是这少年,你会怎样回答?2、请同学们把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你从文末的省略号里读出了什么?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3、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你要怎样面对失败?4、齐读课文原文结尾。八、布置作业阅读文章《绿手指》课堂检测一、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一摞(luòluó)刹那(shàchà)白瓷碗(cíchí)歉疚(jiūjiù)附和(héhè)抚摩(mōmó)二、补充词语,并选择恰当的填在句中横线上。目不转()()无()席不知所()()心()魄1、海啸来的很突然,人们。2、节目很精彩,场内。三、按课文内容填空。文章描写了一场的杂技表演,顶碗少年表演失败了次,第次终于取得成功。从这个故事我明白了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