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让作文更精彩——浅探初中作文的从生活中选材和立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些都无不透露出一个信息,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透过生活这扇窗户寻找、发现、提炼生活的真、善、美,这也是我们作文教学永恒的课题。而现在的初中孩子生活中基本都是学习,小学里还能在周末时和爸爸妈妈进行短程郊游,寒暑假来个长途旅游,小学里还有着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和课余生活,而到了初中这些都乏善可陈。所以我们在孩子写作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学生的作文里出现“记得有一次”,而不是“这几天“或者”最近“;我们还能在初三孩子一直留恋于看到写小学三年级时候的事情;我们也能发现雨天送伞、半夜某人送我去医院、深夜妈妈递给我一杯奶茶等等这些素材是学生酷爱的写作素材。这些都在向我们发出警告:孩子作文素材匮乏,导致作文千篇一律。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又要求学生带着显微镜去发现生活,这是不是有点让他们摸不着头脑?怎么去发现生活、怎么使自己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写出让老师耳目一新、让老师感动,而又确实是自己真实体验的作文,让人在真实中感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一些浅陋的经验作一交流。一、选材篇:用新视角去发现生活,扩大素材的范围。生活是个万花筒,如果我们一味地去跟孩子讲,去关注生活、去发现生活,孩子会迷茫。这就好比一个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你对他说,你要好好工作啊,你要认真工作啊。说了一万遍,这个新教师也觉得这个要求是没有可操作性的。如果换个角度说,比如,你要多听一听优秀教师某某某的课,你要把历年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考卷好好地研究研究,看看考试的趋势,你要多阅读、查看优秀课例的视频等等,这样就有操作性多了,相信这个刚毕业的新教师也会马上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努力的方向。学生也是如此。所以,我可以进行序列化作文教学,序列化可以有多种类别。比如我们的生活可以分为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这也是序列化作文教学的一个类别。随着中考作文要求越来越高,分值越来越大,谁能在中考分得最多的一杯羹,我认为作文选材的新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常言道:“文贵创新”,就是说选材的新颖性对于写作何其重要。试想,当阅卷者面对那些被写了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选材时,是不是会产生一丝的不快?下面就我从四个生活层面来逐一浅析。1.发现细节,写出新意首先说家庭生活,教材就是最好的例证。因为这些在我们的教材课本中都有所体现,比如朱自清的《背影》、邹韬奋的《我的母亲》、莫怀戚《散步》等都是从家庭生活中选材,成为精选的名篇。从这个角度上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孩子去发现自己的家庭生活,但随着中考作文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素材,比如送伞、半夜生病送医院、晚上看书妈妈递来奶茶这些,近年来的桑口——伤口这些,一般的阅卷者看到了不止100遍了,所以这就无意中会降低作文的起点分。所以我建议如果你把这些老素材的挖掘仍流于形式,你就不要去写,但是如果能写出新意,旧瓶装新酒,也未尝不可去尝试一下,比如写送伞,我们有个学生就写得很好,他也是写雨天妈妈送伞,但他写的是妈妈骑着电动车来送伞,抓住坐在电动车后座上的所见、所感的细节刻画,虽然和妈妈在风雨中也被淋湿了,但是觉得和其他小轿车接送的孩子相比,他觉得自己更幸福,最后写“一路风雨,一路收获”。此外,人们常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实,不管是谁的生活,只要用心发现,都有可圈可点的幸福。所以,我们都应该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试着去寻找、发现。这个工作我们在孩子初一的时候就努力去引导,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在初中前期就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样三年下来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素材。比如,妈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以写出生动的作文。2.关注角落,写出光辉说到生活选材之校园生活,这在我们的教材中也有体现。如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魏巍的《我的老师》、鲁迅的《藤野先生》等,都是极好的例子。老师、同学都是孩子可以去挖掘的对象,从他们身上去发现生活的真...